2017年7月7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督导专业委员会首次年会暨“社会工作督导实务技术”专题培训,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学术报告厅召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北京市社工委社会办的卢建副主任,以及来自台湾东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及我校等40余家高校和来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工教育协会社工督导专委会、北京市民政局等120多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社工教育协会社工督导专委会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承办。
开幕式由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老师主持。来自中共北京市社工委社会办的卢建副主任进行致辞。随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科研院所和学界同仁给予我校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最后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徐永祥会长也对大会进行了致辞,他在致辞中回顾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并展望了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未来发展。最后,由中国社工教育协会社工督导专委会张洪英主任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了工作报告。开幕式至此结束。
随后,三位专家代表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由黄红老师主持。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徐永祥会长首先进行发言,徐会长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的几点思考》。在发言中,徐会长提出了“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工作督导研究?”这一问题。徐会长认为,这是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和一线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需要,并且重视和加强社会工作督导研究有利于参与国际对话,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工作界话语权。
随后,徐会长提出了当前社会工作督导研究需要重视分四个议题,分别是理论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研究、中西比较研究和两岸三地比较研究。
最后,徐会长讲述了社会工作及督导研究需把握科学、艺术与技术的“三性”有机联系。“三性”指的是理论与方法论的科学性、规律性;技术(技巧)的通用性和实用性;艺术(督导及服务)的多面性,并认为我们应团结青年研究人才,积极发表SSCI期刊的论文、积极参与国际对话。
来自东海大学的曾华源教授进行发言。曾教授发言的题目是《社会工作研究生的实习督导》。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社会实习的特质有两点,其一是实习不是工作,也不是学徒学习;其二是社工实习是一种课程学习,非培训职业胜任能力。
此外,实习有多种形式,如课程实习(课程实习期间到实务场域)、就业能力培训(毕业后职业培训)及两者综合(课程结束后到实务场域实习,结束才毕业)等。曾教授还在发言中分析了社会工作大学的实习教育属性和社会工作研究所的实习教育属性,并认为社工基础职业能力应当是特殊职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职业态度,而社工高阶职业能力是知行合一能力、分析批判能力、政策转换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及反思反身能力。
曾教授这样说:“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标志性教育形式,实习生只有在实务场域中接受指导后,才会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知识与方法的有效性,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
最后,来自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童敏教授进行发言,童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本土社工机构督导的层次和功能:一个探索性的框架》。首先,童教授介绍了本土社工机构督导发展的背景,如政府的“项目购买”、政府的试点推进等。童教授还分析了本土社工机构督导的层次和功能。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项目主管,第二层次是机构主管,第三层次是机构负责人。项目主管的目标是提升工作团队专业服务能力,机构主管的目标是提升机构专业服务能力,而机构负责人的目标是提升机构品牌服务能力。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史柏年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前副会长)对专家代表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当天下午,会议在博远楼继续根据主题分为三组进行了讨论。各位代表分别就“社会工作督导的教育”、“社会工作督导的研究”和“社会工作督导的实务”与其余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由于天气因素上午未能到场的香港理工大学叶嘉宝老师,在下午进行了精彩发言。叶老师发言的题目是《实习在社会工作教育的角色和任务》。
叶老师提出我们应该培育新一代的社工人才,并认为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能力:道德操守和伦理反思;文化和社会敏感性;在不稳定、争议、多元和多专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终身学习,不断改进专业实践等能力。
并且,叶老师表示,社会工作的课程目标是教育有能力、灵活性、多功能性和创新性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至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督导专业委员会首次年会圆满闭幕!本届年会涵盖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教学与实务等多方面内容,总结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未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还为全国社会工作同仁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史上意义重大,为我国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