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督导的第三条道路

王瑞鸿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2014-02-10 16:08   中国社工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实务中非常注重对于案主需求的个性化满足,同样道理,对于社会工作督导的开展,本土化必然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督导发展相对于国际社会工作的个别化需求。

督导,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间接方法在上海市2003年大规模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并且付诸实施。时至今日,督导又一次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被提出来,个中折射恰恰反映了上海市社会工作当下的发展态势。

政治化与专业化博弈下的社会工作督导

提到社会工作,我们常常会想起的定义就是“它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这个界定也许不一定很严谨,过于强调专业“助人”方法忽略了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等其他同样号称助人专业的彼此区隔,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对于“专业”助人方法的强调则使得社会工作很大程度上与社区工作者及居委干部等其他“经验”助人者迅速做出了切割。

除了以上两种划界之外,特别值得警醒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性与政治性二者的平衡与协调。尽管国外专家在谈论社会工作时也注意到了社会工作本身不可避免的政治性,但对于当今大陆而言,第三域社会本身的模糊性和脆弱性使得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本身承受了更多政治性或行政性的影响。因为目前绝大多数资源主要源于政府,所以,社会工作本身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了政府意志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实务社工服务情景的受控,另一方面同样也体现在专家学者对于社会工作本身专业操守的坚持。督导的介入不仅仅能够提供给社工专业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还在于给社工带来专业价值捍卫的榜样力量。

督导社会工作开展的三条路线

比较而言,因为教育资源本身量上的相对充裕,高校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督导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一线社工为主体的专业督导。

结合各地督导的发展,大体来说,目前社会工作一线社工的督导主要有三种模式,或者说有三种力量来运作:

第一种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深督导的直接引入。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深圳,因为毗邻香港,而且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所以,深圳在社会工作发展初期大力引入香港督导,迅速提升了当地社会工作实务水准。

第二种是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的直接引入。这方面的代表主要是上海,因为2003年全市社会工作的推展主要是先行在三个领域四个试点区展开,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彼时彼地,社会工作实务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所以,高校与政府及实务界一拍即合。如今比较活跃的上海社工界高校专家当初几乎全部投入到了社会工作督导之中,最终的结果是多赢,高校教师获得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积累,政府感受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启蒙与倡导,实务界则很快规范了专业化操作技术,最值得赞赏的是,政社互动成了上海社会工作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机制。

第三种是社工机构内部社工的自我培育。客观来说,即使时至今日,上海社工机构的专业度与国际基准线比较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就是,目前一线实务社会工作者很多并没有受过专业社会工作本科训练,与此相应的是,承担督导重任的内部社工的选拔更多依靠的是与机构同仁比较而来的工作经验“相对优势”,而没有严格遵循国际化的督导资质“绝对标准”。

督导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抉择

社会工作实务中非常注重对于案主需求的个性化满足,同样道理,对于社会工作督导的开展,本土化必然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督导发展相对于国际社会工作的个别化需求。如果按此标准考量的话,第一条道路相对于我国本土而言属于外引督导;第二条道路相对于机构自身而言同样也是外引督导。只有第三条道路也就是立足于培育机构内部自有督导才是真正的内生督导,理论上来说,这才是社会工作督导发展的应有的理想选择。

从上海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2003年第一批投身实务督导的高校专家基本上已经陆续退出,越来越多的社工机构开始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专属社工成为实务督导,同时,机构内部的督导机制也在逐步完善。特别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是,机构督导的成长壮大使他们不仅承担了机构自身的督导任务,同时,越来越多的机构督导也开始承担起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甚至硕士学生实习的督导。政府、高校以及实务三界互动的良性格局开始逐步显现。

行百里者半九十,上海社会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在逐步遭遇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的专业问题乃至更加深层的体制性问题,这对于督导本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对于督导本人知识的更新以及价值的坚守同样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衷心祝愿上海乃至全国社会工作督导越走越好!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