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川社工在鲁甸灾区的日子(2)

2014-12-15 10:37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巧家县包谷垴乡,一位身高只有1米55左右、戴眼镜的年轻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卢玮静,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来自四川。从9月12日抵达安置点,三个月里她带领孩子们烤土豆、折千纸鹤、做游戏等,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深受孩子家长们的欢迎,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博士姐姐”。

让笑容重新回到孩子们脸上

杨富巧是青山小学二年级的一位小女孩,特别漂亮可爱。一次玩游戏的时候,卢玮静和她一块跑步接力,富巧跑得特别快,卢玮静也很卖力,两个人特别开心。富巧跳舞也跳得特别好,是舞蹈队的核心成员,而且在文艺汇演中她出演《如果有一天你也会老》舞台剧中的女儿,对台词记得很快。跟在一块的时候,富巧时不时就能蹦出一串又一串的话,还给卢玮静用她的名字编了一首歌。一次课上,让孩子们说对方的优点,有个孩子这样评价杨富巧,说她虽然没有门牙,但真的嘴很能说,非常灵巧。

快要结束的时候,富巧特意给卢玮静写了一封信,“博士姐姐,你们能多陪我们一周吗?博士姐姐你那天说话太感人了,我都被你感动哭了,只不过我相信不只我一个哭了,但我还是要说你们能不能多陪我们一周,如果不能的话,我只有对你们说一声再见。”虽然有一些错别字,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孩来说,写这样一封信并不容易。在文艺汇演中,卢玮静和他们说,“只剩最后一周的时间了,过去的3个月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一起做了很多事情,除了上课、唱歌、跳舞、打拳,还办了运动会,做了许多活动,你们在这里成长了,收获了很多快乐。我们即将分别,这些美好的回忆将会成为我们生命中闪亮的片段,永远留在心中。人生有很多的相遇,同时也必然有分别,每个人都只能相互陪伴对方走过一段的生命,分别并不代表不在。希望在一起的美好能够成为你们成长的动力,希望你们能快乐长大,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来找我”。

富巧记住了卢玮静的话,坚定的说,她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去找博士姐姐的。在信里面,她也学会了面对分别,卢玮静很欣慰。最后,走的时候,富巧还是很伤心的哭,但在泪眼婆娑中,她依然地朝卢玮静微笑和挥手。卢玮静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为地震灾区孩子的快乐而贡献,让童年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 本报实习记者 王金鹏 文/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