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接近边缘少年 他去看黑社会火拼
徐祥龄祖籍北京,出生在香港,太太谭翠莲,曾经是香港电台当红主持人。刘德华、张国荣、袁咏仪、赵朴初,很多明星大腕都是她的采访对象。下嫁一个比她大17岁的二婚社工,是当年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事情,徐太说自己认定他,是因为“这个男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有魅力”。
徐太记得,第一次和丈夫见面的时候,对方穿着胡里花哨的T恤和喇叭裤,一头卷发还染了色,像极了香港电影里的古惑仔。“那时候他已经三四十岁了。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个社工的样子吗,怎么这么不稳重。后来才知道,他那样的装扮是有原因的。”徐先生事出有因的装扮和他后来获得的“香港外展社工之父”称号有关。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外展社工”为何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正处于社会变革期,青少年吸毒、暴力现象严重。早期的社工服务,主要把问题孩子集中起来进行教育管理,对于越来越突出有犯罪倾向的少年,这一做法显然不适用。徐祥龄开启了一种新的社工服务模式,走到街头,和边缘孩子面对面交流。为了让对方接纳自己,敞开心扉,徐祥龄从改变装扮开始,他学年轻人的造型,学他们的打扮,学他们说话的方式,甚至骑摩托车去湾仔码头见识黑社会火拼。80后社工王伟虽然没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长期和徐先生接触,他依稀看到当年前辈在街头做工作的影子。“徐先生现在出去吃饭,都会习惯性坐在靠近餐厅门口位置。他说,靠门边的位置最容易观察环境,遇险的时候也能最快逃跑。”结婚之后,徐太在丈夫身上看到很多深浅不一的伤痕,其实都是当年做外展社工留下的印记。
1994年,徐祥龄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荣誉奖章,从此他获得“香港外展之父”的称号。10年之后,他和妻子拿出200多万退休金,在横沥创办了第一家服务外来工的机构,资助和帮扶贫困的外来工家庭、孩子,把关爱青少年的种子撒到了东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