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陈骋的中国“社工梦”

2014-01-26 09:46   河南商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今年33岁的陈骋,2005年7月20日,创办了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1月15日,陈骋当选“中国十大社工年度人物”,成为获得该奖项最年轻的人。

陈骋

河南80后小伙陈骋

1月15日,绿城社工服务站站长陈骋当选“中国十大社工年度人物”,是河南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人。

今年33岁的陈骋,2005年7月20日,创办了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该站是国内首家政府设立的专业社工组织,填补了中原社工实务的空白,陈骋因此也被誉为“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

光环

8年里,他每年都拿奖

1月15日,陈骋当选“中国十大社工年度人物”,成为获得该奖项最年轻的人。

此前的7年内,陈骋每年都要拿一些荣誉,在他的履历表上,获奖年份没有出现过断层,2006年,他是金水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2007年,他当选第九届金水区“十大优秀青年”……

“我获奖的领域很单一。”陈骋这8年所获的荣誉中,“志愿”、“服务”、“社工”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

“这小伙子有点傻乎乎的,天天泡在社区,也不陪媳妇儿。”郑州市丰乐社区的居民提起陈骋,说有些人获奖让人觉得“虚”,但陈骋获奖,让人觉得“够傻才能得这么多奖”。

热血

理想源自一部港台剧

“其实我不傻。”陈骋说,大家都是普通人,思维方式都是想着“为自己喜欢的事儿忙”,不论为钱为名都是这样的,而他为的是自己的“创业路”。陈骋把他的“绿城社工服务站”定性为创业或理想,这样就能当个娃投入心血地养。

“理想的雏形来自港台剧。”陈骋上小学的时候喜欢看港台剧,他至今还记得影星陈法蓉扮演的女社工劝导一位问题少年,不说教,只跟孩子一起玩篮球,最后以平等的身份给出建议。这个角色所代表的善良的威力俘获了陈骋年幼的心,电影中的“社工”因为很厉害、受人尊敬、社会认同感好成为陈骋长大想成为的人。

抱着这种想法,陈骋在2000年成为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的第二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选择

毕业后,他选择了去基层锻炼

“选专业的时候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其中的真实含义。”大一大二扫盲,陈骋慢慢地投入其中,成为班里的学霸;大三大四实践,理想和现实开始了头一次碰撞,陈骋准备实习的时候,对口的实习单位几乎没有,更别提专业社工机构了。只能进行课堂模拟实验,他在这种模拟实习中摸索实务能力。

“听起来很枯燥,做起来也比较枯燥。”当时陈骋安慰自己,慢慢积累就好了。所以,大学毕业时,陈骋一直想找一个从基层开始锻炼的机会,此时,郑州市金水区给陈骋开了这个口。

2004年5月,陈骋离开家乡湖北,到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报到,上班之后不到半个月时间,陈骋凭借自己的理解与创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在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率先开展“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的设想》,中原社工实务从此起步。

苦闷

艰苦的环境也没能打败他

刚开始创业,没场地、没人手,更没人懂这玩意儿,咋办?

陈骋利用下班时间进社区进行调查,发传单、贴海报,逐户寻求帮助对象。那段时间,白天,陈骋上楼顶清理垃圾、到家属院检查卫生,晚上整理资料、筹备社工活动,每天都要工作到次日凌晨一两点。

“当时是从青少年课程辅导和心理辅导入手的。”陈骋和郑州市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发放招生宣传页、写板报,组建了“青少年社工辅导站”,最初辅导站的条件十分简陋,就是两间比较低矮的平房。2005年7月初,天气十分炎热,许多义工忙到晚上回不了家,陈骋就和他们挤在办公室的小平房里席地而睡。

烦了累了,就写日记,再撕掉

“创业头三年到处都是阻力。”陈骋会被人当作专门解决邻里纠纷的工作人员,电话天天响个不停,连帮忙劝夫妻和解的、管小孩的都有。也会遭遇家人的误解:“好好的仕途不走,搞这乱七八糟的干吗?”陈骋只得静下心来解释。

起初,陈骋还会受到社区居民的误会,一上门对方就躲着他,怀疑他的目的;也有人怀疑陈骋专业的方法。

“烦啊,心里会有憋屈的时候。”陈骋说,他是很专业的社工,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情绪不好时,他就“撕日记”。他无数次地在自己的小黑屋里,拿出日记本,把自己的烦闷和委屈写上去,再迅速撕成碎末扔进垃圾桶。“那感觉,比打一架都畅快。”

当商报记者表示他能坚持这么久,很了不起时,陈骋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一直在做一件事儿而已。”

自己

毕业8年不找对象

陈骋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谈过恋爱,毕业后也没这个打算。在绿城社工服务站工作8年,陈骋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其实这也没办法,我那么忙,也不好找。”陈骋说,每次回家过年,家里都催他早点带媳妇回来,可他总是苦笑着说,“我还有更要紧的事情做。

但是,当家里逼得他没办法的时候,他也会把个人问题提上日程,还在2012年登上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他说他的确是真心去找另一半的,但也不否认通过这个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社工”的角色。

去年,陈骋和郑州市的一位教师喜结连理,“老婆很好,很支持我的工作,现在已经不孤单了。”

未来

他今后要尝试在全国推广社工

在陈骋的意识里,没有无缘无故的甜,所有的甜都是“苦”的孩子。社工之路走了8年,他忍了许多,也收获了不少。

“我收获了许多贵人,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几年的荣誉。”陈骋刚到郑州的时候租住在姜寨,水土不服发烧,隔壁的环卫工夫妇给他做饭买药,这让他对郑州有了“好人多”的印象。绿城社工服务站的想法蹦出脑海后,时任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洪斌也对陈骋十分支持,帮他引荐郑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对方案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陈骋认识了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工专业的秦振华,在志趣相投的情况下,他们开始了青少年社工辅导站的筹建。

陈骋在日记中写道:“现在看来,他们好像是我的‘命中贵人’,上天有意安排来助我一臂之力。”

对于以后,陈骋说,绿城社工服务站只是一个起步,他今后要尝试在全国推广社工。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