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大学毕业后做职业社工,裴强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从“业余雷锋”到“职业雷锋“的转变。
裴强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的农村孩子。
“从小学起我就经常帮隔壁独居的老奶奶跑腿儿买个东西、传个话。中学那会一个小伙伴腿受伤做了手术,上下学路上我背了他20多天。”裴强说,“感觉做这些挺正常的,也是我该做的。”
裴强的“雷锋经历”就是从这些好人好事开始的。
2008年,裴强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刚入校,热心肠的他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从校园内的“环保宣传、义务维修、捐书捐衣”,到校外“关爱空巢老人、农村支教”,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2009年暑假,裴强带领学院的志愿服务团队到开封市马头村的马头小学支教。一个月的支教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在支教服务的最后一天,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将偷偷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零花钱买来的“宝贝”——刘谦魔术光盘送给裴强,就是希望“裴老师”能多教他几天。
裴强说,孩子们的眼泪和渴望知识的心情对他触动很大。也正是这次支教,让裴强更加坚定了志愿服务的信念。
虽然所学专业与志愿服务毫不相干,但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使裴强深深地爱上了志愿者这个名字,一直琢磨着能不能将其当做自己以后的职业来做。
2011年10月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裴强了解到大学的专业设置中有“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当时的他已经备考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一年有余,在考研报名前夕,他毅然更换了专业和学校,决心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
裴强说:“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最终只通过了国家二区分数线,但是我并不后悔,反而为当时的选择感到高兴,正是因为那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使我有了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
虽然还有调剂到云南、广西一些院校的机会,但考虑到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裴强决定参加工作。
裴强回忆道,当时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就是社工。“在大学期间因为志愿活动和南阳新村办事处绿城社工服务站有过接触,所以,给他们投过3次简历,而我毕业时正好这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社区党务社工。”他说。
2012年8月,裴强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成为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办事处绿城社工服务站的一名党务社工。
步入工作岗位后,站里安排他负责党建和项目工作,作为绿城社工服务站党支部的主要成员,裴强带领党员志愿者开展了“红色服务进社区”活动,连续两个月巡回走进南阳新村办事处12个社区,共为社区居民累计义诊480人次,义务理发360人次,发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页1200份,放映红色电影4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累计192人次。
作为绿城社工服务站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他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实施“311类家庭关爱空巢老人”项目,即3名志愿者与1户空巢老人组建成1个类似家庭的帮扶对子,累计组建80多个空巢老人类家庭。该项目多次受到市区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荣获国家民政部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
由他策划并实施的“社工暖冬行动——关爱困难家庭子女”项目被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爱心活动最佳创意奖。
为服务郑州市文明城市创建,裴强策划并实施了“文明交通岗”项目,连续两年,累计组织志愿者100余人在南阳路农业路开展志愿文明交通活动,使辖区文明交通秩序得到较好改善。为方便过往市民临时休息,提供避雨遮阳,他和志愿者一道在南阳路农业路东北角搭起了“志愿服务亭”,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社工的工作非常繁琐,而且周末经常有活动,需要占用大量的私人时间,面对这样的现实,裴强没有任何怨言,工作一年多以来,裴强几乎没有双休日。
作为一名新手,他主动向站里的前辈和骨干义工学习。周末主动参与爱心课堂,做一名“义教”。在爱心课堂里,有一位名叫张琳宣的三年级小学生,他非常想参加英语辅导,然而当时站里只开设了五六年级的英语课程。
裴强知道后,主动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时间,单独为小琳宣辅导。小琳宣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里穷,没有英语学习工具,裴强就到处筹措,帮他找来了三年级的同步听力磁带和随身听。
在辅导过程中,得知小琳宣因为家庭贫困,在学校不爱说话,害怕老师批评,害怕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小伙伴有的东西自己没有,感到很自卑,性格内向。于是裴强便尝试着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组织他和爱心课堂的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
通过两个多月的辅导,裴强惊喜地发现,小琳宣在学校也有了新朋友,上课也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更为可喜的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英语考了全班第二名。
在裴强看来,社工和志愿者有着严格的区别,为进一步提高自身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并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谈及未来的打算,裴强坦言,职业社工前方的道路并不清晰,当他要担负起养家的重担时,收入和发展空间是他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但社工,我是一定会做下去的。”裴强坚定地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