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社工?
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在国内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对其了解的人还很少。社会工作,是由英文 Social Work 翻译过来的,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国际社会,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助人自助”。那么何谓“助人自助”?知名学者顾东辉教授认为,“助,人自助”。即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受助者时,不仅要解决此次问题,更重要的是协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说社会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
肯定会有很多读者认为社工和义工没有区别,其实不然,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1.社工有社会工作专业特有的知识和技术,比如说个案社会工作等。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义工,虽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比如说医护人员,但有别于社工的知识和技术。2.社工需要有从业资格,就像律师需要有律师资格证书一样,而义工则没有此限制。3.社工是一种职业,是受薪人员。而义工则是无偿地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没有工资等报酬。4.义工所服务的范围要比社工的服务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一系列为了他人、社会而进行的无偿性的活动。而社工则是专指专业社工人员所从事的服务活动。
社工读研学什么?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是从理论开始,社会工作当然也是一样,读研期间依然是要学习、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且起源于外国,所以我们所学习的基本都是国外的专业理论知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随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而将理论灵活运用到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作之中。本科期间的学习基本都是基础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到了研究生阶段,所学习的则是更深一层的专业课程,如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评估等,而各高校的课程安排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就笔者个人看来,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的机会与时间不同。在本科期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专业知识,偶尔老师会带我们到户外或是社会工作实验室做些讨论或是专业活动模仿表演等,真正接触案主的机会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只是在单纯地积累专业知识理论,而根本体会不到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不懂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真正的服务活动中。研究生阶段则大不相同,我们依然要接受课堂上的理论灌输,但上课方式灵活多样,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大大增多了。老师会让我们就某一问题的理解,做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演示给大家,和同学一起讨论,没有对错,不限边界;或是组织专业的小组工作,让大家学习感受小组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效果等。
学院和导师会有不同的项目让我们参与,如一些社会问题的调研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项目。各高校的实践活动和项目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里我简单介绍我亲身参与的实践项目,一个是在某军区医院的实习,一个是在某口腔医院开展专业小组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