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陈绮琪,中级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9年,擅长社区社会服务,现就任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睿航社会工作和研究中心,任职乐从镇片区服务总监,负责推行睿航在乐从镇40多个社区社会工作项目以及服务督导工作。
2011年,在机遇巧合下,我认识了“社工”,从此走上了社会工作的道路。短短九年里,我见证着乐从社工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见证了我从门外汉到一个行业新人的历程。
(一)积极投身社工一线服务
我于2011 年开始参与社会工作前线服务,先后在乐从镇多个村居开展长者、妇女、儿童、青少年、家庭、社区营造等多种类型的社工服务。几年下来先后处理个案达数十综,开设各类型小组、工作坊六十多个,亲自策划实施的各类型社区活动一百多场。遥想第一次以社工的身份做家庭调解的时候,那时独自面对着一群矛盾尖锐的双方当事人,我战战兢兢的坐在中间,尽管话语断断续续,双手发抖难以握紧手中笔,但还是竭力掩盖自己心中的慌张。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调解结束后其中一名当事人友好地询问我是否出来工作不久,我回答是,随后她微微地一笑说工作很有意义,今天十分感谢你。这一微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对“做社工”有了更大的信心。然而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那时我的服务对象主要一群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及残疾人,他们对社工的期望大多是解决经济问题或协调家庭关系,同时他们的家庭关系大多比较紧张,那时候总是忙碌于协调家庭关系、寻求经济帮助以及增进他们对社会工作认识间,在督导的持续支持和自己的不断探索总结,我摸索了一套跟进长者服务及残疾人的方法,以个案管理的方法切实解决数十名困难长者及残疾人面临的社会问题。
2013年至今我来到了乐从睿航,开始接触社区社会工作,以社工项目形式推动社区发展。2013年-2017年期间,我主要在乐从镇路州村开展服务,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其实社区内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硬问题”及“软问题”,而居民的参与度不足以及归属感不够是重要诱因,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团队从2014年开展了“人文·路州”社区营造项目的探索,通过改善社区环境、整合社区资源,让社区逐渐变得更宜居,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该项目获选佛山市社会创新专项资金二等奖(2014 年11 月);其子项目 “影述•鹭洲”鹭洲村口述历史成像项目荣获广东省社会工作创新项目设计大赛社工项目组一等奖(2015 年5 月);2015 年鹭洲村的社区营造工作成为案例并以论文之形式(本人是论文第二作者)入选第七届华人社会工作专业研讨会;参与策划的“桑梓情深•护侨宜浓”华侨社区创建项目更获得“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在与居民互动过程中,我们发现路州村内困境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不足够,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于2016年期间策划了“点亮一盏灯”乐从镇困境老人社区照顾项目,面向社区困境长者,提供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社区融入等服务。与此同时,我们在社区内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长者提供直接服务,以缓减其压力。
除了对长者的照顾,我和同事也时刻关注社区儿童及青少年问题,针对社区内数十名的单亲家庭儿童,我们在2014-2016年期间策划了“小孩不笨”单亲家庭成长项目,举办了“课后托管”“周末学堂”“亲子俱乐部”以及个案跟踪等服务,满足单亲家庭培养子女以及亲子关系的需要。而针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社区意识淡薄问题,我们于2017年策划了“乡土文化,历奇研学”青少年素质课堂创新发展项目,运用创新型的体验教育,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乡土魅力,传承村落文化。
社区服务,能让我接触到更多样的人群,最初接触妇女工作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以及知识缺乏,常常感到心理困扰。尤其记得那时候跟进了一位因丈夫外遇出现行为偏激个案,在跟进的过程中,有时案主会情绪失控,自己便成为其发泄的对象,甚至有次手部被刮伤,那时候面对负面情绪,不懂调节,心理负面情绪便越来越多。幸运的是,自己身后还有督导以及团队同事,在他们的支持以及自己不断的探索总结下,终归找寻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手法。
一直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在社区里做社工,我期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一点一滴地积累,从而让这个社区得到正向的改变。然而,在开始接触社区工作时,我也曾经感到迷茫,因为,社区服务范围很广,那时候对于开展社区工作,有很高的期望,但在开展过程中,对于改变社区,自身的力量往往显得很微薄,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大量地涌现。
然而,在开展“宽心自在星期五”妇女么么茶项目后,我对社区工作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那是一个妇女茶话会,逢周五下午开展,开始的时候通过社区走访,招募了5名退休后较为空闲并且十分活跃的年长妇女,她们通过这个平台,聊聊家常以及学习社工传递的新知识。后来开展的时间长了,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包括一些过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的人,也在邻里的带动下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开始的时候大家按照我们的安排接受服务,后来熟络了,对这个小集体也逐渐产生了归属感,除了主动策划每周的话题外,她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如独居老人、残疾人,在我们的引导下,她们甚至主动出钱,开展了多期关爱独居老人的活动。后来,因为中心的工作安排,这个么么茶活动暂停了一段时间。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了其中一名组员的家属,他说自从2014年初父亲离世后,母亲一直不喜欢接触人,哪怕是去市场买菜,也是匆匆买了就回家,在家里,脾气越来越大,很容易为了一点小事就动气,他和妻子体谅她心情,常常忍着,但是儿子正处于叛逆期,经常和她吵架,所以自己每天回家就觉得特别烦。后来,在婶婶带动下,参与了我们的活动,慢慢地有了改变,她不再只关注家里的琐事,周末会约上几个聊得来的阿姨去饮茶,现在和家人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
这位阿姨思想上经历了什么,我并没有再深入探究,或许是因为我们妇女么么茶这个平台让她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或许是因为这个平台,让她恍然大悟人不能一直原地踏步,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平台,使她对生活有了寄托...但经此事我感悟于我们社工的力量虽然很微弱,可是我们在影响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影响这个人背后的家庭,当我们让这个家庭得到改变的时候,在无形中也能带动这个家庭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当若干个家庭发生正向改变的时候,相信社区也能得到改变。
(二)参与社工项目运作
2017年至今,在总干事的支持及鼓励下,我开始了片区管理工作的探索,先后参与35 个社工项目的管理及协调工作:乐从医院医务社工项目、水藤、罗沙、沙边、路州、上华、新隆、平布等村居的社区项目、杨滘及劳村青基工程项目、小布的社区养老项目等。其中,“乐仁好孕•医路同行”医务社工项目、“暖阳相伴·幸福升温”小布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更在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项目。同时,2017 年12 月,乐从医院更获得“优秀社工单位”的称号。
在开展片区管理过程中,我还担当了督导的角色,作为督导,我的理念是实事求是、乐于分享,希望透过自身的经验分享能促使一线社工的成长。另外,进行站点结对,每月团队主题分享学习,有时亦会针对实际需求和项目运作情况,开展专题性培训,包括理论讲授、实务练习、案例分析。通过学习型团队的打造,一线社工们能用最短时间内掌握服务技巧,最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与认同。
与此同时,我不断对工作进行反思及研究,撰写的《“社科联动”模式在妇产科的实践——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乐从医院)医务社工为例》获得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优秀奖,该论文也被第八届华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研讨会收录;2019年撰写的《文明村居由我建,如何从“为社区造”到“由社区造”以沙边村社区营造为例》参与顺德区社区营造案例收录工作。
感谢社工这条路,让我的肩头充实而有力量,也让我明白,要到达梦想的那一头,不能只凭想象的翅膀,而应该脚踏实地,逆流而上,追求自己的专业理想。
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理念,一起为社工的明天加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