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涛:我与三阳基地的“相爱相杀”

2020-08-25 10:18   上海社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0年,我参加了高考,距今已经十年过去了。前一段时间看到母校的微博,和很多高考过后的学生一样,当年的我也曾犹豫,为选择专业而感到迷茫。通过网络,我才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社会工作,原来社会工作可以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这么大,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向往,当时我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第一志愿填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

微信图片_20200825101318

王炎涛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

专业领域:残疾人社会工作

专业年限:5年

2010年,我参加了高考,距今已经十年过去了。前一段时间看到母校的微博,和很多高考过后的学生一样,当年的我也曾犹豫,为选择专业而感到迷茫。通过网络,我才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社会工作,原来社会工作可以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这么大,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向往,当时我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第一志愿填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

四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一直到本科临近毕业才接触到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因此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实践经历不够,实操太少,眼界也不够开阔,于是便萌生了读研的想法,2014年经过一些小波折之后,我来到了上海大学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识上海社工。在上海大学读研的两年时间里,充实的专业实践经验,不同领域的涉猎,让我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选择了留在上海做专职社工。

“三阳基地”或者“阳光家园”,这个对于当年的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此之前,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来到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之后,我开始接手浦东新区花木街道阳光家园的项目,但是和此前的工作并没有任何交集,心里完全没有底。陌生的领域,不熟悉的人群,该怎么办?

虽然这个过程中有些挣扎,但是在督导和同事的陪伴和帮助下,我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从之前对智力障碍人士和精神障碍人士完全不了解,到之后一周五个工作日与他们相处,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繁杂的台账资料和人际关系,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怀疑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是否正确,心里的退堂鼓已经被敲破了,但是也是只能慢慢了解,跟他们慢慢建立关系。

阳光之家有五大版块的康复内容,阳光心园有四大版块的康复内容,比起每天考虑开展康复课程和康复活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和想法,辨别他们的真实需求。但越是跟他们接触,自己的无力感就越是强烈。我到底能帮助他们什么?社工可以帮助他们什么?我又可以坚持多久?我希望可以帮助他们,但是我可以做什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呢?

01如何看待服务对象:从与众不同到大家都一样

在刚开始接触他们时,我会觉得他们有些与众不同,因为他们身上带了残障人士这个标签,就会自认为他们需要帮助,是弱势群体,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有问题了,给予的关爱多了,而他们自身的变化看不到,就会产生受挫感,问题到底是在哪里?他们真的会像专业书籍上说的那样,具有优势和改变现状的潜能么?后来有一段时间甚至会觉得就这样了,随他们去吧,我虽然内心困惑,但依然在给他们提供服务。后来,我与身边的一位老师聊起这些困惑的时候,他提醒我,其实这些残障人士跟我们自己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一样的形象,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身上的问题和缺陷,在我们身上也有,只不过我们在面对他们同样的情况时,我们知道怎么去寻求帮助,所以我们避开了那个结果。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对啊,其实我们都一样,有些问题我自己身上也有,只不过是没有意识到,不存在什么地位上的高低,也不存在什么优越感。看待他们,其实需要像看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在这个角度下,我对他们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也有了改变的想法和尝试,即便他们想要放弃,对我来说也不再是那么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引导,鼓励也很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825101309

02社区:从改变社区到尊重社区生态

在刚刚来到社区时,我发现社区也有很大的问题,参与度不高、比较松散,总有一些人不够重视。于是自己便有一腔雄心壮志,想要来改变社区,按照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来改变社区,后来总是碰的头破血流的,清楚的看到,我是没办法改变这个社区的,改变社区还是要靠着社区自己的力量来。后来自己好好想想,发现是自己没有好好了解这个社区,没有了解这个社区内的残障人士服务现状,没有了解这个社区的残障人士群体情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思路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跟居委、协会合作,不是追求自己把项目做好,而是追求合作共赢,不再是严格的强调我对你错,而是尊重社区原有的生态,我来丰富社区中的服务内容。这样下来,社区关系也顺了,工作开展也顺利了。

03个人成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19年开始,随着工作团队成员的调整,我开始面对督导和带新人的情况,于是就报名了中欧六校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班,开始关注督导这一角色。思考问题的角度从个人和单个项目的层面,转变为带领团队、帮助队员成长的层面。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观念。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反思,读书、锻炼等一步步循序渐进。而后我开始正式接手另一个阳光家园的督导工作,我负责的项目除了浦东花木,又增加了闵行新虹。在这一段的反思过程中,我发现,新社工刚开始工作时容易迷茫,其实是对自己的工作缺少规划。

微信图片_20200825101315

我总结了“社工工作三板斧”:第一“板斧”是项目的工作和资方要求,这一板块的内容在日常的工作中占的比重最大的,如果只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内容的话,其实是容易迷失的;第二“板斧”是品牌(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这一板块的内容是在扁平化管理的机构中容易缺失和忽略的,但这一板块可以让新员工比较快的了解机构的愿景、价值和使命,增加对机构和品牌(部门)的归属,同时社工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疑问,也是在求助和督导的过程中建立关系的;第三“板斧”是个人发展和提升的内容,这一板块其实是贯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的,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有利于我们个人和职业成长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合理分配各个板块的时间比重,也就不会那么迷茫和空虚了。这样对新手社工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自开始做督导之后,要负责的事情多了,身上的责任也多了,不但要对出资方和机构负责,还要对小伙伴们负责,不再只是关注自己,更重要的是帮助和陪伴小伙伴们一同提升和成长吧。

在上海做社工已近5年了,加上2年的实习时间,也将近7年了。我认为,做社工,重心在建立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关系对了,什么都对了,关系不对,什么都不对。这几年间,我从一名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到专职社工,再到社工督导,不断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社工这条路,我会继续踏浪前行。

  • 关键字
  • 责编:王晨宇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