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工“种子”到督导“小树”的李吉颖
来自东北的“80后”李吉颖认为,在社会工作行业里,一名名社工就像一颗颗种子,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一年植根鹏城,五年根深叶茂,十年连木成林。
一、初植
李吉颖觉得,自己是一棵幸运的种子,14年前,在机缘巧合之下,她落到了精神健康社工这片沃土上。
2004年,吉颖从大学毕业,离开东北来到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许是与社工行业有缘,2005年深圳还没有大批量购买社工,也还没有全国社会工作师考试,她便率先进入了深圳市康宁医院从事危机干预工作。
吉颖与康复者一起向市民宣传精神健康知识
从2005年到2010年的六年时间,是吉颖成长积累并扎根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她收获了大量的一线服务经验,令她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内心更加成熟。种子找到了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冒出了小苗苗。
2010年,深圳第一批政府购买的医务社工将她曾经奋斗的工作岗位纳入了进去,而她,也加入了社工机构——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加入了第二个令她飞速成长的群体——南山区残疾人家属资源与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投身精神健康社工行业。
共同学习分享
在香港前辈的指导下,吉颖积极学习精神健康社工知识、技能,开展精神健康社工实践,克服了社工社会认同度低、服务对象退缩、传统精神医疗包容度低等困难,她个人年均开展精神健康个案30余个、小组50余节及大中型活动十余场。大量的专业积累不仅使她收获了服务技术的突飞猛进,也获得了所在机构和社工行业的认可。
家是吉颖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港湾
二、扎根
从小小的种子到生根、发芽、出苗,吉颖用了6年的时间夯实自己,社工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了她进一步扎根成长的机会。
2012年,吉颖开始担任中心主任,以精神健康本土化为己任的她,以项目化服务思维带领中心团队,开发了诸多契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本土化专业服务,受到了服务对象及政府的认可。2013年,她带领项目获得广东省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三等奖。
吉颖在全国社会工作督导培训中分享
2014年,吉颖开始担任深圳社工初级督导,将促进行业发展、培养社工力量、深化专业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奔忙而充实、辛苦而快乐。
在扎根阶段,她给自己的主要定位是——吸纳经验、开展本土化服务,在实践之余刻苦钻研实务,在吸纳香港及国外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本土化尝试并注重成果的总结提炼。例如,她积极开展了社区自杀危机干预需求、汶川地震来深学童创伤干预等服务。
那一年,收获5个国家级奖项
在担任精神健康社工期间,吉颖发现残障社工缺乏可以借鉴的残障小组游戏方案,于是总结出了一套小组活动设计攻略,令更多残障社工可以在传统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出适合具体需求的残障领域工作小组。吸纳精神分析理论、积极心理治疗、完形治疗等多种理论技术设计实施的《“靠近自己”——精神健康者身体觉察小组》等受到广大精神健康者的欢迎,而她所撰写的案例多次获得深圳市社会工作案例创新奖。
小小的成效和服务对象的认可,令吉颖更加坚定了她适合社工这片土壤,她愿意用她的奋力成长,为这片土壤增添一抹新绿。
三、捧实
2014年至今,通过总结工作经验、进行行业交流,吉颖获得了行业的认可,也收获了一些奖项,包括全国社会工作微课最佳系列微课奖、全国百优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奖等7个国家级奖项,和一些省市级奖项。这些认可和收获令她欣喜,也令她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枝叶”。
2017年,因多年来将积极心理治疗运用于社工服务中,吉颖受邀赴德国参加国际积极心理治疗协会(WAPP)的年度ITS会议,并进行了“平衡模型在社会工作中的创新运用”的主题分享,其中包括了平衡模型解决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精神健康者小组工作、项目管理督导等内容。这是这个曾经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组织的年度ITS会议中第一次有中国社工进行分享,使世界增进了对中国社会工作的了解。本次参会令吉颖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令她拓宽了行业视野并获得了更多专业资源。
可爱的社工同伴们
吉颖的成长,几乎与深圳社工行业的成长同步。随着深圳社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她一样的社工人,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丰硕的果实。
四、扶枝
吉颖常说感谢指导、帮助过她的专家、督导们,感谢陪伴过她的同伴们,当她是种子、幼苗的时候,是这些前辈和同伴的力量令她茁壮成长。在她成长为一棵小树的时候,她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扶持社工新枝,共同枝繁叶茂。
“不想推动行业发展的督导不是好社工。”从事社工行业以来,吉颖对自己的行业责任和使命感愈发坚定,她希望为推动社工行业发展、深化行业服务、培养社工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吉颖在国际积极心理治疗协会ITS会议上发言
(一)传播——社工讲师
2011年起,吉颖担任深圳社工明星讲师团讲师、深圳社工课程开发师,致力于将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及总结的技术经验传播给更多的社工同仁。多年来,她为社工、在校大学生等开展专业课程培训800余学时,带领开发并录制网络课程、微课100余门。她坚信一个人的发展始终有限,整个行业的发展才能长久而充满活力。
(二)稳定——减少社工流失
面对社工行业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吉颖从拓宽社工晋升途径、支持社工心理建设、规划社工职业生涯等方向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在传统的技术线及管理线晋升之外,她积极在机构开展社工讲师职业发展线,拓宽了高年资社工的晋升途径,从而对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面对许多精神健康社工因受服务对象负面情绪感染带来职业枯竭、心理亚健康等问题,她自2011年起陆续开展了残障社工职业枯竭及心理支持系列服务,收效显著。
(三)造血——专业社工讲师培养
随着社工行业的发展,社工服务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结合本机构10年的精神健康社工经验,吉颖与机构期望为推动国内精神健康社工工作发展尽一份力。2016年,在机构的支持下,她主持开展了精神健康讲师培养项目,培养精神健康讲师28名,开发精神健康专业课程7门,以为精神健康领域社工专业技能的发展持续造血。
吉颖坚信社工行业的核心是服务,社工行业的发展靠人才,她以精炼提升服务、培养社工人才为己任,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带领国际友人站马步
五、迎露
吉颖常说,希望社工行业中像她一样的“种子”们拥有更多的阳光雨露,她的愿望是将更多的种子播撒到社会各个角角落落。但在社工行业中,职业枯竭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吉颖希望可以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应对社工职业枯竭,如今,她已经获得国际积极心理治疗咨询师(BC)资格,并正在跟随欧洲教师团队深化学习积极心理治疗(PTPT)在社工支持工作中的运用。她期待随着自己在社工职业枯竭管理方面的不断实践探索,可以为社工们传递更多的关注与滋养。
2018年,吉颖获得了深圳社工“十佳督导”荣誉,这是对她过往努力的肯定与激励,也是对她下一段“旅程”的开启。在她看来,未来的日子,着实令人期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