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工刘奇 助力公益行业的“老人”

2016-02-29 10:46   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七年多来,刘奇一直活跃在重庆的公益圈坚持自己选择的社工之路,为重庆的公益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他表示这还没有达到他的目标。“我身上流的是社工的血液,骨髓里就认同社工理念,我会留在公益圈。”刘奇说道。

刘奇,重庆市江北区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理事长、重庆市渝中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创办人兼副理事长、重庆联合救灾网络专业培训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多家重庆民间社会组织督导、重庆新媒体联盟秘书长等职务。2008年,从参与青年志愿者起就开始与公益结下了缘;2009年,当时重庆还没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刘奇一边自学社工知识,一边为心智障碍人士开展服务。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重庆公益行业,培育孵化社会组织20余家,搭建社会组织交流平台“重庆社会工作俱乐部”,并逐渐成为重庆公益圈的“老人”。

1

 

“我等不了了”

刘奇告诉我们,2002年以前在他读中学的时候曾经成绩是全校的最后十几名,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就是那种学习差、不上进、又调皮的学生;但因后来一个姓王的英语老师关注到了他并悉心的引导,从而触动其内心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后来刘奇花了三个月时间从全校倒数几名跑到了全校前五名......

2008年刘奇已经开始为大学毕业做准备,并在此期间到了一家商业机构见习并就业,看似顺顺利利,但刘奇却并不高兴。

“总觉得自己不喜欢这种工作氛围,换了好几家公司都不满意,就这样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

当年从重庆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在刘奇陷入迷茫时,他在网上无意间看见了非营利组织(NGO)这个词。“非营利”三个字瞬间激起了刘奇的激情和好奇心。他决定去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机构。

“当我推开那家非营利机构的门时,看见那些心智障碍者,瞬间激起了我的怜悯心。”刘奇坦言自己是非常感性的人,由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当看到眼前的一幕时,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以前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这类群体,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弱势群体,就感觉想去帮他们。”

刘奇马上提出想到这里工作,当时被感性占据大脑的他什么都没想,没有考虑薪资,也没有考虑自己住在哪里,只是觉得这是他想要的工作。

但之后的刘奇一直没有等到入职通知,到了第三天,他等不住了。心急的他直接把行李拿到了办公室。

“我等不了了,我马上就要上班!”刘奇把包扔到了这家非营利机构的办公室。就这样,刘奇直接入职,开始了当社工的日子。

“当时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只有一腔热血。”

在开始正式工作之后,刘奇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在心智障碍人群服务领域社工要做什么,怎么做,对他来说这一切都是空白。

但这并没有使刘奇退缩,他自己买来社会工作相关的书籍,每天在上班之余自学关于社工的知识。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刘奇完全融入了社工行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成为了重庆市第一批实务领域的社工从业者,但同时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充分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艰辛。

“开始我就一直睡沙发,睡了两年沙发,沙发都被我睡了一个大坑。”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刘奇还是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而是更加坚定了走公益这条路。

2

 

“你做这个能有什么出息?”

薪资低,工作苦,这是社工行业的现状。刘奇最开始只有800元左右的唯一收入,因此遭到了父母的极大反对。在父母看来,做社工完全不可理喻,觉得他们都是一群奇怪的人。

“你做这个能有什么出息?”每次回家刘奇都要被父母念叨。但这并没有让刘奇放弃,因为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现在的妻子谭春霞。

刘奇和谭春霞是大学时的校友,刘奇毕业时谭春霞才念完大一。但对于刘奇的选择她却无比支持。从业社工的几年也让刘奇在社工界有了一定的名气,2012年刘奇受心智障碍者家长的邀请去河北指导当地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他前后两次为当地的心智障碍者及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后来干脆直接到了河北驻点公益创业支持当地。同年,毕业后的谭春霞瞒着父母也义无反顾地跟着去了河北。

“当时在北方的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我去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南方人到北方也很不适应,每天都吃面疙瘩。”当时谭春霞也成为刘奇的员工,每天跟着做服务活动、带心智障碍的孩子等等。

在那段时间,刘奇每天都是恍恍惚惚的,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劳累,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我妻子在那边时哭了不下10次,太苦了。”刘奇想起那段时间仍然记忆犹新。妻子虽然有抱怨,但还是一直陪在他身边。这让刘奇感到十分幸福,也是他得以坚持的动力。

2013年1月4日,两人登记结婚。2013年4月,刘奇在支持当地一年工作结束后又回到了重庆重新开始他的社工之路。如今他们有了宝宝,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益夫妻。

3

 

“再做十年专职社工”

“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做社工就是做社工,与任何人无关。我想做社工,必须做社工,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做社工虽易,坚守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是刘奇在微博上写的一个调侃段子,但也真实反映了刘奇的现实状态。

“重庆的公益很年轻,我们也算是老革命了。”

2009年初刘奇带着满腔热血进入了社工行业,之后不断努力学习,考取社会工作师,在社工这个行业逐渐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2011年搭建了重庆社工行业交流平台“重庆社工俱乐部”,同时积极推动重庆公益事业的发展。

2012年之后又独身到河北创建“特殊技能培训学校”,支持当地心智障碍服务和社会工作发展。

2013年之后回到重庆,搭建了更多行业内的交流平台和行业互动,成为区域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孵化了近20余个公益组织。同时也是社工导师、社会组织督导、高校兼职客串讲师。

到如今2015年,刘奇从自身定位和发展瓶颈考虑创办了重庆市江北区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致力于将自己的实务经验和能量受众于更多的困境群体。

七年多来,刘奇一直活跃在重庆的公益圈坚持自己选择的社工之路,为重庆的公益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他表示这还没有达到他的目标。

4

 

“不忘初心、行径不止”刘奇表示目前的公益机构还需要多学习政府的视野、企业的运营、媒体的传播。这都是目前公益机构非常欠缺的东西。

目前刘奇一方面做着行业内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兼职做着媒体传播的工作。他希望在做好专业服务的同时能够涉猎传播方面的技能,更好地倡导和宣传正能量,把公益组织打造出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

“我身上流的是社工的血液,骨髓里就认同社工理念,我会留在公益圈。”刘奇说道。

(搜狐公益:杨波 原文/秦川)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