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建中部第一个专业社工机构
“坚持做一次志愿服务很简单,但要把公益做到底,却不容易。”从一个大学生到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逸飞社工”)总干事,3年多的公益之路让23岁的谢飞感慨万千。
这位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创建的机构,是一个立足于专业基础上的公益创业项目,也是目前中部第一家大学生创建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培训和教育等服务。
目前,逸飞社工的服务项目已经增加到30多项,服务区域也从武汉市扩展到周边地市,资金来源以政府采购为主体,同时引入公益创投、企业合作、自营模式,创业以来收入超过300万元。
刚进入大学时,谢飞参加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他的公益梦在这里萌芽。当时有企业为残疾人捐献了一批轮椅,谢飞作为志愿者陪同残疾人游玩东湖磨山。“其实我们有时候只是提供了一些很小的帮助,却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看到第一次登山的残疾人振臂大呼,谢飞很兴奋,“看到他们那么快乐,我也很开心”。
在“义务卖报”“青少年科普”“聋哑人手语培训”“助残服务”等志愿服务中,谢飞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看到社工发展的出路。他向同学描绘对未来的设想,构思出一套“学、助、研、产”四位一体的社工发展之路,“学是学习理论知识,助是志愿服务,研就是开展研究,产就是把它变成产值,达到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系主任秦琴的支持令谢飞备受鼓舞,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2012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雨飞社会工作者团队正式成立。
刚开始没有项目,谢飞在宿舍里苦思冥想该做些什么,无意中在网上发现了江汉区残联的电话,就试着和江汉区残联沟通。这一次沟通成为谢飞走上服务残疾人道路的起点。最终,雨飞社工成功地同江汉区残疾人联合会达成了合作,在江汉区建立了雨飞实践基地。
2012年12月,谢飞获得了去香港基督教信义会和澳门街坊总会实习培训的机会。这次为期一个月的经历给他的世界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原来社工专业还能做很多事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港澳的社工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从港澳回来后,谢飞组织了一次残疾人手工艺品义卖活动,仅仅一天的义卖就筹集到3801元善款,用于为残疾儿童提供御寒衣物。“义卖的收入只能暂时地解决一部分困难,受助范围非常有限。”谢飞意识到,服务不能仅仅是自发的过程,更需要有组织的长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了可持续发展,社工机构要用商业模式运营”。
当年4月,在谢飞的带领下,雨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计划的资助。谢飞和他的团队在新平台上开始了公益创业的历程。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谢飞进行前期市场调研,还同步展开模拟运营。在炎热的夏季,团队的30多人奔波在街头收发问卷;在模拟运营中收集资料,撰写报告。
2013年11月1日,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我们被称为‘拿着钱的义工’。”谢飞对公益与金钱的关系毫不避讳,“但我们也只是拿自己的工资,并不会从机构里获利。用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公益服务更专业、更全面、更持久”。
最近,谢飞正在做一个大胆的尝试,“我们在跟武汉市残联协商,想全职托管阳光家园(残疾人服务基地)。”他的设想是,残联只需按规定提供残疾人补贴、街道负责提供场地,由逸飞社工来提供所有服务,而公办民营这种模式没有先例。
用商业模式做公益,逸飞社工在社工圈子中已经小有名气。2014年5月,谢飞率队获得“创青春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大赛银奖、湖北省金奖;2014年6月,逸飞荣获得林护中国杰出社会工作学生奖,这是国内社工界最高奖项。
谢飞打算先从社工实务做起,渐渐延伸向评估监督,搭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由于刚刚获得保研资格,谢飞决定留校读研,继续与“逸飞”同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