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社工李长洪:“一切在于人 一切为了人”

苏瑗 2015-07-17 10:18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未见到李长洪前,看名字还以为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汉子,而眼前却是位玲珑娇小、风华正茂的“80 后”女生,齐耳短发干练清爽,眼神安详坚定。

未见到李长洪前,看名字还以为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汉子,而眼前却是位玲珑娇小、风华正茂的“80 后”女生,齐耳短发干练清爽,眼神安详坚定。

7 年前毕业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李长洪,在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想尽办法另谋它途时,却执意选择了做社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援助中心。上班第一天就遇上了智障人士将老师打得头破血流,但她并未因此而害怕却步。工作不久,她带几个智障男孩出去玩,一个男孩不小心撞倒了两个老婆婆,老婆婆的家属不依不饶,机构最终赔了2 万元才算了事,其中有李长洪赔的2000 元,那是她3 个月的工资啊!闯祸后,那位男孩开始“退缩”,产生自闭倾向。长洪不但没有埋怨男孩,反而担心他会重回智灵的黑洞而毁掉一生,于是天天去他家疏导,直到消除男孩的自闭倾向。

在被问及:“害怕吗?委屈吗?想打退堂鼓吗?”长洪说:“害怕委屈肯定有,但从没有干不下去、打退堂鼓的想法!”长洪就是这么任性,她说,“作为职业,我要坚守做社工,直到做不动为止;作为事业,我要在社工服务的苦涩中酿出蜜来。我想用实际工作告诉人们为社会默默奉献的社工存在的意义”。

在慧灵工作3 年,李长洪直接服务了100 余名智障人士,对60 多个个案的深度介入让她逐渐成长。机构将独立负责智障人士就业的重任交付给她,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健全人就业尚困难,智障人士又如何“逆袭”夺得“饭碗”?长洪给他们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位男孩获得星巴克咖啡店的试用机会后,长洪又对他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跟踪服务,直到那男孩成为正式员工。后来,李长洪和同事们又帮助20 多位智障人士成功就业,这是她最为骄傲的职业成就。

随着重庆社工事业的发展,李长洪来到了重庆首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担任项目主任,主要负责被人视为畏途的社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当时,国内可借鉴的相关服务经验寥寥无几,一切需要从头开始。李长洪的团队只有4 个人,在无数次被服务对象及家属拒绝和怀疑,甚至被放狗咬、被当成骗子报警等难堪和尴尬中,他们用执著和坚韧、专业和真诚打动了患者及家属,艰难地为3 个街道的200 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了服务档案,建立了跟进、走访、动态管理、需求回应式服务机制,硬是在看似无法立足的空间里拓展出一片领土。

有一次李长洪去医院探视同事,正遇上一位因伤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与母亲闹情绪。“天下的残障人士都是朋友,只要碰上了就会去交流。”长洪对女孩进行劝导以稳定情绪。可不一会,女孩突然狂躁起来,掏出一把刀在李长洪的膝盖上划了一刀。这个突发事件带给长洪的不仅是疼痛和难以平复的疤痕,更促使她从专业角度思考社工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家属在社区康复中的不可替代性。这个“血案”也成为李长洪与同事设计《社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守则》的触点。

在被问到“工作中最开心的是什么”时,长洪说,最在乎的就是服务对象给予的温暖回馈,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一声问候,她都觉得弥足珍贵。一次做家访,服务对象发现她嗓子嘶哑,就找出家里的润喉片给她吃,小小的药片对长洪来说却是份厚重的情义,因为能得到病患的情感回馈非常不易。那一刻,平日积压在心头的阴霾和内心的辛酸都化开了。

精神疾患群体在社会上遭冷落,但在社工心中:“所有的生命都值得珍重,所有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平等的,用真诚的爱和足够的耐心去对待精神病患,他们熄灭的心灯就会重新亮起来的。让一个精神病患康复,就是对一个家庭的拯救!”作者经常诧异于长洪这些脱口而出的哲语,转而一想,其实好人的榜样就是看得见的哲理。

百年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百年后,我们这些可爱的社工们,依旧用他们的专业理念和手法,用他们的辛劳和耐心,践行着这个亘古不变的人文主义信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