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这样的暖心社工,请给我来一打

2019-10-15 09:56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工说,每次离开时,杨丽都会送他们到门外,即便走出一段距离回头看,她依旧站在那儿……  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暖心工作,只是北京市通州区精准救助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则发生在北京市通州区的真实故事

故事开始之前

让我们先来看两篇日记

2019年3月15日,我画画,到时候吃饭,吃药,休息一会儿,接着画画,我非常喜欢画画儿。

2019年4月2日,今天和妈妈到镇里超市买鸡腿,韭菜,木糖醇点心,心情很好,回家帮妈妈做饭,弟弟回家了,帮助干活,非常能干,他很辛苦,父母身体很好,我也还好,我又开始画画儿了。

文字很简单,甚至有些稚嫩

但对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社工们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惊喜

因为他们无微不至的帮扶

49岁的杨丽

生活又有了阳光

01

社工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杨丽(化名)时的情景,“整个人怯怯的,缺乏安全感,像个小孩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那时的她眼神呆滞,只能做简单交流,由于身体肥胖,不时地气喘。  

在她母亲的讲述下,泽丰社工了解到杨丽的故事——

杨丽今年49岁,上中学时因受刺激患上精神疾病,长期吃药致使体重增至近200斤,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她有过一段婚史,领养了一个孩子。

结婚初期,有亲人陪伴加上坚持治疗,身体曾有明显起色。但后来,夫妻二人总是吵架,她便经常犯病;孩子长大后也逐渐意识到妈妈和别人不一样,有意疏远她。

去年5月,夫妻俩离婚,孩子选择和父亲外出居住,不再与她联系。

离婚后,杨丽也搬离了曾经的家,和父母住在一起。用她的话说,继续住在那儿受不了,会时常想起跟前夫争吵的场面。

02

恢复单身的杨丽精神状态更差了,整日宅在家里,或是用被子把头一蒙,任凭母亲怎么招呼也不回答。她每天唯一的活动,就是清早起床打扫院子里的落叶,但是天一擦黑,她就要锁院门,把灯打开,就连睡觉也要开着灯,每晚还得靠安眠药入睡。

经过深入了解,社工分析杨丽存在亲子沟通障碍和安全感缺失的障碍,想要帮助她,首先就要获得她的信任。

杨丽对陌生人有着本能的抗拒,社工便从她每天打扫院子的事情上找话题。

社工:为什么要扫院子?

杨丽:有树,有落叶,所以要扫。

社工:如果冬天到了,没有落叶可扫了呢?

杨丽:不知道,那就不扫了呗。

那一刻社工感觉到,在杨丽眼里,每天扫落叶是一种精神寄托,当树叶掉光没有叶子可扫,她的生活目标也就失去了。

03

为了让杨丽从这种没有目标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社工试着发掘她的兴趣和特长。在一次聊天中社工发现,她对绘画特别感兴趣,就特意买了绘画工具送给她,鼓励她勇敢地画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涂描课结束,社工给她留了作业——画一个西瓜。等社工再去时,她很高兴地把画好的西瓜拿给社工看,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圆,中间画了几道绿色,但社工明显感到,杨丽看着这个西瓜时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为了鼓励杨丽,社工经常拿着彩笔跟她一起画。看着她认真地给树叶涂上绿色,给花儿涂上红色,社工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赞扬。

04

在一次聊天中,杨丽伤感地说,感觉很对不起母亲。针对这一状况,社工跟她做了深入沟通,让她了解到,自己开心,注意身体,病情缓解,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

社工还鼓励她多接触外面的世界,第一次社工陪她出去,她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欣喜又满足的表情,至今让社工记忆深刻。

如今,在社工的鼓励下,杨丽开始写日记——把每天做了什么记下来,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字里行间能看到她的点滴变化。

现在她已经关灯入睡,睡觉时身旁放着收音机,放着音乐伴着入睡,每天还会帮着妈妈做饭。

社工说,每次离开时,杨丽都会送他们到门外,即便走出一段距离回头看,她依旧站在那儿……  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暖心工作,只是北京市通州区精准救助的一个缩影。

截至9月26日,通州区建立个案帮扶323户、新申请城乡低保入户调查144户、复审523户、特困供养照料调查75户、困境人员调查1059人。  

通州区要求,所有精准救助个案项目都要确保服务质量及效果,社工机构要配合街乡民政部门做好相关事务性工作,严格遵守定时报送机制,坚持每个月上报项目进展。

为确保工作实效,通州区民政局成立了3个工作组,从9月26日开始,用一周时间对15个街乡逐一进行专项检查。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