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又是社会工作服务的擎旗者,在助人和利他的路上挥洒青春,追风掣电,尽显新一代奋斗者风采。他就是蒋鹏,一名情系家乡、建功社区的公益先锋。
脱下戎装,毅然投身公益事业
蒋鹏出生于铁路工人家庭,2005参军,2008年退役回乡。待安置期间,他牢记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宗旨,把发扬雷锋精神、服务家乡群众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主动参与乡村支教、扶贫帮困、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也正是那一年,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勇敢无畏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无私奉献,一次次升温蒋鹏矢志公益事业、投身志愿服务的激情。
2010年7月,吉林省多地暴雨肆虐,松花江沿岸的永吉、德惠等地遭受洪水袭击,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巨大。密切注视灾情的蒋鹏在网上看到一支名为“百度贴吧志愿者”的队伍正在集结,便毅然报名参加,第二天就随队奔赴抗洪救灾一线。在永吉县口前镇,蒋鹏与伙伴们一道在泥泞中往返于物质接收处与安置点之间,徒手搬运连续奋战10余个小时,将全部救灾物资精准送达到位。在德惠市洪家村,他发现不少村民因留恋家中物资迟迟不愿疏散,便入户宣讲在部队学到的避险常识,并耐心记录群众亟待转移的财物清单,说服村民放心离家。半个月的抗洪实践让蒋鹏的公益情怀得以升华。一个清晰的理念在他的头脑里升腾:志愿服务绝非简单付出,需要用心用情、精耕细作。自己何不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呢。
从那之后,蒋鹏开始大量涉猎有关书籍资料,关注各类相关信息,参加志愿服务也不再满足单纯完成任务,而是积极建言主动参与组织工作。他还专程赴京向“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等知名公益组织取经求教。2011年,他在宽城区成立了志愿服务组织,他要以“头雁”的姿态在这片蓝天里展翅飞翔。
告别国企,他一心锚定志愿服务
就在他准备以职业志愿者的身份大干一场的时候,退役士兵安置通知下达了,他被分配到沈铁长春机务段工作。子承父业,当上了铁路工人,既有了国企“铁饭碗”,也可以用休班和业余时间从事自己心心念念的志愿服务,可谓顺心如意。可一段时间过去了,蒋鹏却高兴不起来。不是因为工作不理想,也不是因为待遇不够好,而是因为志愿服务安排与本职工作难免发生冲突,企业目标与组织目标不在一个频道上,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让他感到对不住所在工段和师傅们……一心不可二用啊。蒋鹏深知要是作为一般个人参与志愿服务完全可以立足本职,但作为一名机构法人、志愿组织的领导,自己不适合一边在国企上班,一边领导着一个社会组织。经过反复思考,蒋鹏说服父母,终于下定决心告别了他一直心爱并已建立深厚情感的路局。
蒋鹏开始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从2012年到2016年,他几乎参与了家乡各类公益活动项目。从义务献血,到陪伴失独老人看病就医;从筹建“加油营养厨房”,支教服务农村小学,到摸查建立留守儿童数据库,他每天风风火火地奔走在城乡社区。他还自掏腰包主办了“志愿服务与实践教学论坛”,逐步取得这方面经验,又启动了“益+”青年计划暨长春市青年公益创业培训,搭建了吉林省内首个青年公益人才交流、实践、创新平台,承担起协助政府开展志愿服务培训、督导、领队工作。蒋鹏很快与国内40余家一线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5年间筹资帮扶弱势群体资金逾百万元,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2000多小时。由于贡献突出他连续获得“第三、四、五届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吉林省优秀志愿者标兵”荣誉称号,荣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向新追求,挺进专业社工之路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蒋鹏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社会工作。他在比较中认识到:志愿者秉持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社会工作者奉行的是助人自助、专业服务。二者具有异曲同工,相向相近之处。如果相互融合必会产生更大效能。2015年,他注册成立了长春市益创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蒋鹏立足志愿服务的起点优势,开始了新的追求与跋涉。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求贤若渴地网罗社工专业人才,积极承接政府购买的社工类服务项目,“以奉献精神助人利他,以专业精神服务群众”,探索“社志融合”的发展之路。1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数十个城乡社区,承接的社工类服务项目成果达230余个,总共完成个案36件、小组活动180余节、社区活动1150余场,直接服务人群近3万名。
在诸多服务项目中蒋鹏最欣慰的莫过于在家乡农安县,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和未成年人保护的痛点,开发的亲情陪伴、安全自护等定制化服务。他亲自编写的《农安县留守儿童活动完全手册》《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联合乡镇、公益组织开设心理疏导点、建立安全自护实践基地,累计让2800余名孩子获得关爱保护,进而荣膺农安好人标兵、农安县本土实用人才标兵、长春市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荣誉。
熟悉蒋鹏的人对他都有一个共识:学历不高但能力超强。这缘于他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永不服输的品格。虽有中专文化的他竟然组织编写出版了《社区治理一万个怎么干》丛书中的队伍建设卷、科技支撑卷和文化领航卷,他撰写的《长春市志愿服务发展规划》《社会组织项目(活动)策划执行管理指南》《社会组织负责人团队管理指南》等文件,以及发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过程中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角色定位》等文章,都为地方社会工作发展贡献了智慧。
近年来,蒋鹏发现无论是老年人及其家庭,还是社区及相关组织,对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症的讯息异常关注,科普及预防的需求十分强烈。2024年,蒋鹏敏锐捕捉到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记忆包裹”项目新年度启动信息,立刻组织申报并获成功。该项目旨在通过社会倡导、公众参与和专业服务,联合多领域团队开展社区科普、认知筛查、患者个人及家属、照护者支持服务等活动,有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项目落地深受欢迎,场场社区活动时小组人员爆满。看到一个活动周期后参与者改善了日常记忆状态,家属们掌握了科学的照护知识和沟通技巧,社区里关于认知障碍的误解逐渐减少,邻里间互助关怀的氛围日益浓厚,蒋鹏心中充满喜悦和欣慰。他要让“记忆包裹”在更多的社区落地显效,让专业服务更多惠及父老乡亲。
长春市社会作者协会唐天正供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