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服务出圈,中大社工这样干!

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 2023-12-25 11:47   智慧社区服务业委员会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智慧社区服务业委员会于2023年3月底商请各省(市)社协协助推荐全国智慧社区服务业创新经典案例。通过部分省(市)社协推荐、机构自主申报及实际走访、调研,我委评选出部分较为优秀的案例。现在通过社工中国网“社工风采”栏目,对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全国性宣传推广。

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大社工”)是成立于2009年6月的专业社工服务机构,2010年3月起正式投入运营。机构坚持“社区为本,家庭为重”的项目发展理念,秉承“理念先行,品质至上”的原则,致力于现有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水准的提升,在社区实践基础上进行主题研究与倡导,丰富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内涵。

机构成立至今曾荣获民政部全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广州市5A级社会组织、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广州市社会组织优秀党支部、广州市星级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殊荣,以严谨实务的专业信念、开放创新的姿态,积极发挥行业服务龙头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中大社工致力于探索志愿服务主题的智慧社区建设,与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的智慧平台合作,多次荣获广州公益“时间银行”“最活跃社工站”、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优秀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点、优秀“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队伍等称号。

A

                                                      中大社工大合照

                                    探索志愿服务模式,助力“慈善之城”建设

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在全国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2023年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重点从完善制度、拓展平台、融合发展、健全体系等方面发力。

近年来,广州把助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列为重点工作,逐步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其中,由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运营的广州“公益时间”(原广州“时间银行”)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下,推行社会组织、企业、社工站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通过“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实现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助力“慈善之城”建设。

                                    智慧社区构建与发展,中大社工在行动

自2019以来,中大社工所承接的“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积极引入广州“公益时间”志愿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社工站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至今已培育志愿者团队35个、注册志愿者5175人,志愿服务覆盖广州5个区7个街道共72个社区,志愿服务主题涵盖垃圾分类、河涌治理、社区防疫、社区义卖、节日活动、便民咨询、慰问探访、送餐配餐、平安巡查、政策宣传等,涉及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社区志愿服务助力智慧社区构建与发展。

——推行信息化管理,强化队伍建设

中大社工充分运用广州“公益时间”平台的管理功能,实现各社工服务站的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的动态管理,居民及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随时随地在平台上注册及申请加入社工服务站志愿服务队,社工服务站能够对所有志愿者的基本信息、服务特长以及服务期望在系统账号中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志愿者登记与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b

中大社工的志愿者成员名单

在志愿者服务时数统计及志愿者激励方面,社工服务站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导出志愿服务数据,用于年度志愿服务表彰与激励,广州“公益时间”还将按照《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明确的数据归集管理要求,进一步推进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数据互通,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便捷性与志愿者礼遇。

——精准匹配供需,打造品牌特色

社工服务站通过日常服务发掘、评估社区问题与需求,通过广州“公益时间”发布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居民可以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并参与其中,有效实现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以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赋能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

中大社工通过社工服务站志愿服务的策划、组织、引导、总结、反馈,建立“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塑造了“乐行驷马涌”志愿行动、“联和街坊”志愿行动、投出一片“篮”天困境儿童帮扶等多个服务于困难群体和社区治理的品牌项目,记录志愿服务达68169人次、服务居民超96万人次。

c

中大社工借助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

d

乐行驷马涌志愿服务队队长带领志愿者检测水质

e

青少年参与驷马涌巡河志愿服务

f

志愿者协助开展投出一片“篮”天新港杯首届少年篮球赛活动

g

志愿者为篮球赛保驾护航

——建立“供需互转”机制,让爱传递更智能

广州“公益时间”通过积分生成、积分兑换和积分捐赠三方面规定,进一步夯实志愿者“有能力时参与服务,有需要时兑换服务”的服务机制,该平台鼓励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按照1:1的比例将志愿服务时数转换为时间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服务和物资,并倡导志愿者将时间积分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兑换服务和物资,实现”二次公益”,为爱加分。中大社工通过社区服务策划、执行、回馈,推动爱心传递的内循环,“供需互转”的服务机制一定程度上激励志愿者的参与动力和持续性。

h

广州“公益时间”积分兑换说明

                           “四有”和“四不断”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中大社工通过广州“公益时间”平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探索智慧社区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有组织、有内容、有记录、有回馈,不断激发志愿者的持续参与、不断培养志愿者骨干、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场域、不断为智慧社区建设注入志愿力量,成绩斐然。

——“多维度”拉近距离,居民乐参与,价值得实现

社工服务站扎根社区多年,社工与社区居民建立紧密关系,彼此形成友谊和信任。在社工的引导和带领下,社区居民更愿意、更放心参与志愿服务;社工运用广州“公益时间“平台,让志愿服务过程更透明、更公平,且时数兑换和年度评选增加了志愿服务的多维度价值,为社区居民的主动和持续参与提供了保障。

i

志愿者表扬活动

——“家门口”量身定做,拓展志愿服务参与场域

社工服务站策划社区活动后,通过广州”公益时间”平台的志愿发布来招募志愿者,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伙伴都能知悉并参与进来,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信息传递的地域限制,汇聚力量精准参与,满足需求或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社工服务站可根据社区情况量身定做志愿活动,社区家庭可通过平台找寻周边合适的志愿岗位,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做志愿,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家生活的常态。

j

志愿者协助开展花市义卖活动

k

社工和志愿者上门探访青少年

——“345”打造模式,实现志愿服务规范管理

社工以广州“公益时间”平台为支撑、以在地志愿服务为抓手,培育“3类“志愿载体(志愿者、志愿团队和志愿服务项目),借助”4支持“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智力支持、资源支持、平台支持、机制支持),进而打造”5化“志愿服务标准(志愿团队专业化,数据信息化,服务常态化,管理规范化,体系制度化),从而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让其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支正规军。

l

                                    “345”社区志愿服务圈模式

——“平台+服务”相结合,实现志愿、慈善和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

社工服务站以综合性思维看待志愿服务的当下与未来,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和慈善救助所需,设计兼具志愿元素、慈善元素和社工元素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由广州“公益时间”平台进行发布与招募,结合市慈善会的网络筹款平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发布内容的有趣性和创新性,吸引更广大的社会群体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建设。

以“乐善北京,爱满社区”社区慈善项目为例,自2020年12月北京街社区基金成立以来,在“五社联动”工作框架下,社工共培育了4个社区社会组织深度参与,推动了675人次志愿者加入慈善行动,累计筹款善款1656798.81元,有效实现“志愿、慈善和社会工作”的有机融合。

m

北京街网络慈善筹款战报

——“广泛性”推动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社工服务站通过广州“公益时间”平台,实现志愿者的数字化管理,根据志愿者的参与数据,对其分层分类并开展主题培训和公益策划大赛,支持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引导其关注社区需求、策划服务内容、组织服务过程,深入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为期两个月的公益慈善大赛共吸引了超300人次的爱心人士参与捐款,为困难群体筹集6049.5元善款。4支队伍均成功策划了筹款方案并实施,他们不仅运用社区基金资助的经费开展筹款活动,更是发挥主动性,挖掘身边的资源加入筹款行动。

n

创意大赛获奖者颁奖仪式

  • 关键字
  • 责编:史雪丽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