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灿:重庆最美社会工作者 生命暮光里的守护人

2022-03-08 08:3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她是周灿,90后,201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社工工作。同年,福利院刚好启动“临终关怀”服务,年轻的周灿成了全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暮光里的90后守护者周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李文科摄 

暮光里的90后守护者周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都会走向死亡,为什么不能够给晚年涂抹一道彩虹,为什么不能让临终的生命感受阳光。我做了,而且觉得越来越有价值。”

她是周灿,90后,201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社工工作。同年,福利院刚好启动“临终关怀”服务,年轻的周灿成了全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里,即使知道是徒劳,家属也愿意花费大量金钱,通过各种医疗手段,竭力避免亲人的逝去。但在此过程中,老人的身体难免会遭受痛苦,心理上的需求却容易被忽略。“临终关怀”正是对于生命终末期的病患或老人,在关注其身体病痛时,给予心灵心理上的关心和照顾的一项人文关怀服务。

周灿的工作并不只是聊聊天、做做伴这么简单,让人们从观念上真正接受“临终关怀”是最困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临终关怀”才进入中国。周灿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避讳,仅承认老人即将离去这一点,大部分人还有心理障碍,这必然使她的工作难度大增。

刚开始接手临终关怀项目时,24岁的周灿显得很“天真”。“那时,我天真到以为直接问家属,老人是否需要临终关怀服务,就可以得到他们的允许。”周灿忘了,对常人来说,“死亡”尚且是个讳莫如深的词语,对重病在床的老人而言,则显得更为冷酷和“不吉利”。

“你有病吧?”“乌鸦嘴!”当周灿给可以实施临终关怀的老人家属打电话时,往往被骂得狗血淋头,还有的直接把她从手机里拉黑,不再接电话。

“明明是件好事,为什么却好像推行不下去?”后来,她改变方式,直接走进病房,采用一种相对柔和、委婉的表述方式:“我们院内有专业社工,平时可以过来陪伴老人,为老人策划一些文娱活动,避免家人不在时他一个人感到孤单。这些都是免费的,您看您需要吗?”从这样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开始,渐渐地,她与老人和家属建立起信任。

“生命都有尽头,死亡需要一个人走过,当那一刻来临,我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人们不孤独。”谈起这份“神秘”的工作,周灿曾说,用生命慰藉生命,这便是她工作的意义。

5年来,她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无怨无悔的孝爱之心,为上百位重症、垂危的老人以及家庭提供“养、护、医、康加人文关怀”全方位照顾服务,给了生命最后一程的温暖守护。

在扎根一线服务的同时,她牵头梳理《临终关怀服务手册》等实用技能及企业标准,参与《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起草。

2019年,她组织团队10次往返黔渝,开展养老及社工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荣获“2020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2021年重庆市最美社会工作者”等称号。

站在“2021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领奖台上,周灿接过重庆市第一福利院百岁老人刘本祥为她颁发的奖杯。刘爷爷说:“有社工和年轻人的帮助,我们晚年生活十分幸福,谢谢你们!”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林楠 实习生 戴子妍/文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