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社工抗“疫”的样子!

2020-04-27 10:13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一个多月来,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冬青)主任李长洪几乎每天都要接到这样的电话或短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李长洪带着冬青社工双线作战:“线下”到各自居住的社区报到做志愿者,协助做排查、入户、宣传、值守等工作;“线上”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服务对象,特别是精神障碍患者和高龄独居老人,为其提供专业服务。

李长洪(右一)自费筹集口罩等紧俏物资,送给空巢老人和精神障碍患者家庭。

“主任,我刚刚电话访问渝中区的杨阿姨,她在电话里大哭,说她女儿病情出现反复,她不知道怎么办,家里还有瘫痪的老伴和3岁的外孙女,情况很危急,您能过去看看吗?”

“李主任,我是社区精防医生,现在有一些精神障碍患者情绪不稳定,你们社工多跟进,做些情绪安抚工作好吗?”

“社工,我是你们服务对象的家属,我们家里没有口罩出不了门,听说你们给送口罩啊?”

一个多月来,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冬青)主任李长洪几乎每天都要接到这样的电话或短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李长洪带着冬青社工双线作战:“线下”到各自居住的社区报到做志愿者,协助做排查、入户、宣传、值守等工作;“线上”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服务对象,特别是精神障碍患者和高龄独居老人,为其提供专业服务。

“服务对象说得最多的就是缺口罩,有的家庭因为没有口罩出不了门,买东西、买药都很困难。”李长洪很心急,“必须马上筹措口罩!”她自己掏出6万多元,紧急寻找各种渠道购买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不过买口罩大费周折,她前后联系了几批,不是被拦截,就是被征用,有的还不发货,好不容易才买到1万多只。她将一部分口罩送给服务对象,一部分捐赠给了医院和社区。

冬青有几个项目站点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精神障碍患者,社工们特别关注疫情期间他们的用药情况和病情,一旦有异常情况马上汇报给李长洪。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断药或疫情影响病情出现反复、情绪不稳定会有一定危险,必须上门去看看具体情况对症解决。”李长洪说,渝中区杨阿姨家就是一个例子。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儿因疫情无法出外就医,面对狂躁的女儿、瘫痪的丈夫、哇哇哭的外孙女和几乎空了的冰箱,杨阿姨觉得生活不下去了。李长洪爬了9层楼梯到杨阿姨家,“我刚敲门,里边一声怒吼‘家里没死人’,我赶紧说是刚才联系过的社工,来送口罩。杨阿姨开门后边哭边诉说苦衷。我一边疏导她的情绪,一边问清她女儿的情况,联系了社区卫生中心问能不能我去帮着取药,得知这种情况必须监护人亲自去,就跟他们约了时间。”

第二天,李长洪陪杨阿姨去医院取了药,带着给小女孩的玩具,到家里指导杨阿姨监督女儿服药,帮她梳理了相关救助政策,缓解她的焦虑和对生活无着的担忧。“后来电话回访,她女儿的病情稳定了,她的情绪也好了很多。疫情结束后,我们会帮助她提出相关救助申请。”李长洪说。

为情绪起伏的精神障碍患者做情绪安抚、为高龄老人陪医送药做代购、劝说不戴口罩每天出去东游西逛的爷爷安心居家、为天天吵架的老夫妻做调解……每个这样的案例都需要上门服务。“这一个月,跟着社区日常巡访了两三百户,像杨阿姨家这样上门送口罩、送物资,一对一服务的精神障碍患者和独居老人70多户,每天上楼下楼,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李长洪笑着说。

让她欣慰的是,冬青社工的线上服务很有成效,他们在微信群设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很受服务对象欢迎、参与度很高,每天固定时间打卡,还推出激励机制,“让他们有事做、有人交流,生活不沉闷,有利于情绪稳定。每个群都很活跃,每天少的一二百条、多的三四百条信息,连老年群都热闹起来了。”

在重庆市民政局联合入选重庆英才计划(社会工作领域)的4位名家名师组建重庆英才社会工作服务团后,李长洪又在线上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心理疏导、关系调适、危机干预服务,并跟进重庆市肿瘤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开展线上辅导,设计各种主题活动,为医护人员心理减压。同时,也为开展疫情服务的社工提供咨询和指导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服务对象沟通。(记者 闫 薇)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