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督导说:社工非救世主而是导盲犬

2015-09-09 09:21   宝安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深圳的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而社工服务以需求为本,希望社区居民能和身边的社工说出需求和建议。”9月6日下午,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最美社工姜旭做客文化茶座,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他从事社会工作八年来的经验与经历。

原题:市社工协会常务理事姜旭谈社区社会工作 社工非救世主而是导盲犬  

杨文静    

“深圳的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而社工服务以需求为本,希望社区居民能和身边的社工说出需求和建议。”9月6日下午,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最美社工姜旭做客文化茶座,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他从事社会工作八年来的经验与经历。

内地的社会工作起步于上海

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最早的社会工作起源于一批中产阶级的妇女,她们利用空余时间到一些贫困的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帮扶弱势群体的行为渐渐被英美一些政府关注,并认为这种民间自发的、帮助政府履行职能的团体很好,美国还因此成立了专门的学院,培训民间的社会工作人员,当这些人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之后,英美国家通过专业训练慢慢将社会工作塑造成了一种职业和一个学科,社工由此而来。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人们最早从香港的TVB电视剧中获悉社工这种职业。香港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较好的地区,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而在内地,最早于2002年在上海有了社会工作这一职业。

2004年,北京开始发展民间社会工作,社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北京的社会工作走的是“草根路线”,模式过于民间化,政府支持很少,因此很难将社会工作做大。2007年,深圳首家民间社工服务机构成立,深圳借鉴香港的社工模式,“2008、2009年,深圳每年投入一千万元人民币用于请香港的社工对深圳社工进行培训。”姜旭说,深圳2008年仅有329人从事社工行业,到今年年初,社工已达6000人,可见深圳社会工作发展速度之快。

从有困难找警察到找社工

1992年,深圳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但当时社工协会的政府色彩很浓,改制之后,现在的社工协会已成为纯粹的社会组织。姜旭从2007年起开始从事社工工作,2011年开始做社工培训,带领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今,他成立了集爱社会工作服务与发展中心,可以说,从2007年深圳社会工作职业化开始,姜旭全程参与了深圳的社会工作发展。现在,像集爱一样的民间社工机构、组织,深圳已有110家,这些社工机构、组织全部都是民营非企业,靠政府推动、民间运作。

那么,深圳的社会工作到底服务于哪些领域呢?据姜旭介绍,社工相当于居民身边的伴行者,他们希望居民可以从“有困难找警察”转变为“有困难找社工”,因此社工的服务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医务、人口计生、司法矫正、禁毒、信访、社会救助等。社工的服务对象从老弱妇孺到青少年到社区居民,几乎覆盖全民,但不少人对社工这一职业并不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和行为。姜旭说,曾经有一次他带领社工去学校做心理辅导,遭到了该校校长的质疑。其实,社工不同于学校老师,被心理老师辅导过的学生往往会更加遭受同学的异样眼光,而社工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孩子去标签化,让孩子更好地接纳别人和自己。

同时,社工在各领域也展现了友爱的一面,在医务方面,他们组织临终关怀,为临终老人完成心愿;在司法矫正方面,他们对服刑人员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消除家人误解、帮助服刑人员再就业;在帮扶老年人方面,他们组织老人电脑学习班,一周两次对高龄老人进行家访……种种工作都全面阐释了社工“居民身边伴行者“的这一身份。

参与灾后救援 帮灾民卖花椒

除了服务身边的社区居民,社工服务组织还会参与社会上的一些救助活动。2010年,深圳某知名企业发生员工跳楼的危机事件,深圳300余名社工成立应急协调队,第一时间进驻该企业,对其员工进行心理评估,开展员工关爱行动,有效地缓解了危机事件。这也是全国范围内专业社工首次大规模介入应急事件处置工作。

姜旭直言,与日常服务不同,人们对社工了解更多的反而是在灾区,从汶川地震到云南鲁甸地震,深圳的社工都有参与。汶川地震期间,深圳社工行业还在甘肃文县建立了深圳社工工作站,开展援建救灾服务;四川雅安地震后,深圳市慈善会携手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在雅安市芦山县清仁乡七一仁加村建立芦山社工服务站。只要是重大灾害及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社工基本上都会及时介入。

社工去灾区到底能做什么?第一,社工肯定不会在黄金救援时间去,因为社工并不是职业的救援人员,如果那时去不但不能够帮助灾区救援,反而会造成资源被占用,所以社工一般在灾后重建期过去,为灾民进行心理评估;第二,社工去协调解决个别居民和政府之间的误会。姜旭举例,鲁甸地震后,社工进入灾区,当地居民每家每户都有七八个手电筒,一些学校甚至请求社工帮忙,告诉社会不要再给孩子们捐书包,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鞋。处理被捐资源,向社会传达灾区“更需要什么”也是社工进入灾区的一项主要工作。

鲁甸县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卖花椒,地震后,当地的花椒既摘不了又卖不出去,“当时我们社工帮忙跟淘宝网联系,向很多网店推销花椒,同时倡导珠三角的人们去买他们的花椒,用这种方式帮助当地居民解决贫困问题。”姜旭说。

社工是居民身边的伴行者

每年新的社工培训姜旭都会参与,他常常跟新人开玩笑说,社工不是上帝,而是一条狗。听起来十分荒谬可笑的一句话,姜旭却对它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社工从来都不是救世主,到社区去就能把各种脏乱差问题、社区居民的矛盾全都解决,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社工更像一只狗,更具体地说是一只导盲犬,是一个伴行者的角色,导盲犬从来不会决定主人的目的地。导盲犬的作用第一是帮你解决你在路途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二帮你指引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这与社工的角色定位十分相像,社工不会改变社区怎样发展,不会要求居民应该做什么,社工是一个伴行者,他会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入手,了解居民到底要什么,再帮忙解决。“如果能够把导盲犬的角色做好,在社区里帮居民服务,给他们一些建议,陪他们一起去改变社区,这才是社工需要去做的。”姜旭说。

另一方面,社区有很多组织,如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老人协会、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社工进入社区并不是跟这些组织“抢饭碗”,而是跟这些组织达成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调动这些资源,把社区服务做成一种平台和系统。社区里的大妈志愿工作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帮手,在对一些高龄老人进行慰问的时候,有些老人警惕性强,遇到陌生人不开门,有这些大妈陪同社工,工作就能更好地开展。最后,做了8年社工的姜旭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工工作中,让社会工作像做公益一样成为一种时尚。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