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青年地带” (2)

2014-05-09 14:40   南方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他们曾是一群孤独的前行者,始终执着追梦。今年“五四”青年节,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6.7岁的年轻团队荣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艰难创业

2012年8月起启创在海珠区全面铺开,并于2009年成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先后在“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驻校社工的角色定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经验”、“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完善”等主题上先行先试,积极与业界分享工作经验。这些全国首创的大胆尝试,为启创尝试开拓不同服务领域,以及今后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忆创业之初,阿标和小伙们更多想起的是当时的艰难和内心的忐忑:“一个是担心没有人来从事这个"前无古人"的服务,同时也很担心这个行业会否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更担心经费没有办法落实”。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是家常便饭。“最辛苦的就是每天只能睡4个半小时,因为你既要做服务,又要写文字;同时还要去想怎么样去破题,包括边缘青年、留守儿童服务这样的"人与人"的工作”。阿标说,那段时间父母从来不担心他,因为他们断定,自己的儿子肯定干不下去,不到半年肯定会回家。

然而,阿标的父母失算了。

6年过去,这个一开始只有3个人的团队发展到300人,其中专业社工270人,从事青少年服务的就有180人。而“青年地带”项目已累计服务70多万人次。至今,到社区居家养老站点探访和电访共1275次,开展康复活动15个;到戒毒人员社区服务开展和跟进个案341例,服务14752人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已成立65个服务小组、接手个案41例、开展了326个活动。启创今年收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达到2300万元,自筹资金也有500万元。

成长壮大

6年中,阿标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整整一代边缘青少年的成长。有时去派出所接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家,有时处理家庭暴力问题,有时辗转在拘留所、戒毒所之间。这些边缘青少年在启创的帮助下重返各自的家庭,不少人如今已步入婚姻的殿堂……

目前,启创已在广州、佛山、中山、汶川、绵阳设立分支机构,甚至作为内地少数的社会组织,将“触角”伸到了香港,“就如一棵大榕树,枝节伸向各方,遇着合适的土壤就"开枝散叶"。

而最让阿标得意的,就是启创从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试点项目,一步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青少年服务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实际上也有自己的"ISO"服务标准。”在社会工作之余,阿标到香港大学进修非营利组织课程,这让他得以更深层次去思考自己的事业。去年,启创成功设计出广州市首个社会服务标准,如今还参与了广东3个城市的社会服务规划。

“我自己最大的愿望和建议就是,希望在社会治理创新当中,有更多青年人参与。因为青年人敢想敢干,会带来很多创新的元素。”阿标也呼吁,在政府购买服务中,能有更多的关爱青少年的服务,带动青少年回馈社会、参与公益,如此,这个社会就会更加持续良性地发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