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学校助力培养更专业的社工人才

2015-01-12 09:43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目前,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专院校400 余所,已开设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院校达到104 所;每年培育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 万余名;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培训和在职教育也如火如荼,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职业群体。

原题:学校助力:培养更专业的社工人才

邹文开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及广大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达到3300 余家,持证专业社工达15.9 万人;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专院校400 余所,已开设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院校达到104 所;每年培育不同层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 万余名;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培训和在职教育也如火如荼,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职业群体。

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全国社工专业人才缺口超100 万人;社会工作教育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及社会工作职业化需要还不相适应,社工专业学生的低对口就业率和社会工作者的高流失率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工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不足30%,很多社工学生对社会工作职业前景感到困惑。

结合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特点及社会工作教育自身反思,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对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及对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内化重视不够,并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合理、本土教材开发跟不上、硬件设施不完善、与本土文化和社会环境不适应、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现象。二是教师队伍难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受我国专业社工教育及服务普遍开展时间较短的局限,许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不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普遍存在着对社会工作专业及社会工作教育的特点认识不够、对社会工作职业发展了解不深、对专业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职业指引。三是社工专业实践训练不足,专业督导力量薄弱。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套较为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习标准,存在着实习管理不规范、实习内容不合理、实习领域较为单一、专业督导普遍缺失、实习基地无法满足专业训练需要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实务和反思能力较弱、对专业认知不足、价值观内化不够等。此外,社工职业环境较差、收入普遍偏低、稳定性不好、职业资格入职门槛设置不太合理等,影响了社工专业的职业吸引力。

如何培养更专业的社工人才是当务之急,且任重而道远。结合国外实践及我国实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社会工作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需加大对社会工作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专业办学条件;重视学校与机构的合作,重视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内化,使所培养学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认同度高、理论基础扎实、实务能力较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要加强对新入职社工教师的岗前培训,严格把好入门关;加强社会工作教师进修培训及实践锻炼,并将实践锻炼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及考核评价的重要因素。

3.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务技能。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的标准,建立专业实习内容的标准化要求及实习管理规范,开发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工具等。

4.重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规模和质量。要加强在职社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一线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训练,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可创新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发展社会工作的合力。此外,还需开发专业社工岗位,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增强社会工作的职业吸引力,让优秀的社工人才“ 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