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有一批“95后”社工,他们虽入行不久,却凭借着社会工作知识和满腔热忱,用心为帮扶对象服务,帮助困难群众打开心结,开启新生活。
社工帮助残疾帮扶对象重拾自我价值
今年24岁的张博轩成为社工的时间并不长,来到北京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后他扎根东城区天坛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在这里,他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与许多服务对象成为了挚友,大龙(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大龙出行时,社工默默守护
大龙是一位盲人,张博轩与大龙相识时,正是大龙人生的低谷时期。大龙自小双目失明、腿脚不便。20年前父亲去世后,大龙便一直独自生活,只有亲戚、朋友偶尔到家中照料。
今年1月初,张博轩首次来到大龙家。正值寒冬,大龙独自坐在床上听收音机,听闻张博轩到来,他慢慢走到门口迎接。张博轩一边与大龙交流,一边观察大龙家,他发现环境昏暗,地上灰尘与垃圾清晰可见,显然许久未打扫。张博轩问起此事时,大龙说:“灯亮或不亮,我都没法分辨。只有朋友来家里时,我才会请他们帮我扫地,现在天冷了,朋友来得少,也就一直没打扫。”当谈到朋友时,大龙情绪有些低落,他对张博轩说:“也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过来,说是朋友,但我一直帮不上他们什么,只有他们一直来照顾我,什么朋友能一直这样啊?”
大龙的话,像是对张博轩倾诉,也像是反问自己。一番对话下来,张博轩详细了解了大龙的爱好、习惯等,随后他又向邻里了解了大龙的情况。之后,张博轩认真梳理了大龙的相关资料,根据他的专业判断,大龙因为常年视力及腿部残疾,导致自我价值感较低,认为自己只会拖累朋友,无法在生活中给予他人帮助;加上曾遭受别人调侃,大龙变得敏感又多疑,总觉得大伙儿在背后嘲笑他。
大龙的亲人早逝,自身又有残疾,童年时期就丧失了一定的生活动力,张博轩深知,要让大龙重新调整状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解到大龙有盲人按摩的相关技能,并考取过盲人按摩中级能力证书,困服所的社工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大龙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张博轩与大龙商定了初步方案,并邀请大龙一起制定和商讨具体的目标与计划,这让大龙对未来有了憧憬。
困服所的社工了解到,社区有一位史先生需要定期到医院按摩康复,但由于疫情原因暂时中断了。征得史先生的同意后,张博轩及时与大龙联系,希望他能够帮助史先生做康复按摩。大龙听后表示:“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去试试。”
第一次上门为史先生按摩是张博轩陪着大龙去的。在狭窄的胡同里,大龙自己用盲杖走在前,张博轩默默地跟在他身后。两人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但彼此之间却有一份默契。在按摩的过程中,史先生多次称赞大龙的手艺。大龙听到史先生的夸赞后,脸上不断浮现出笑容。事后,张博轩询问大龙为他人服务的感受,大龙表示除了喜悦还有一些自豪,他说:“曾经我只是把盲人按摩作为生存的手艺,第一次感觉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听见他感谢我的时候还有一些成就感。”
在张博轩的帮助下,大龙成了史先生家的“常客”,也由此打开了新的社交圈。大龙还经常到有需要的邻居家中无偿替他们按摩,而邻居也会带着做好的饭菜或是一些日用品去看大龙,向他表示感谢。
前不久,大龙参加了社区的精准救助“戏剧一帮一”活动,张博轩在与大龙交流时,认真倾听他参加活动后的感受,以事件回顾为切入点,帮助大龙梳理良好的社会交往态度。慢慢的,大龙通过“戏剧一帮一”活动认识了新的朋友,大家还经常会接大龙一起去排练。
看着重拾信心的大龙,张博轩感到特别开心,希望大龙的生活越来越好。
社工“陪伴治愈”让独居老人走出阴霾
住在永定门外街道的杜枫(化名),是一位年逾八旬的独居老人。老人患有淋巴癌多年,长年服药,此前与老伴儿共同生活,两年前老伴儿因病去世,她便开始独居,虽然子女会定期前来看望,可独居的生活让她开始情绪低落,精神状态欠佳。
沈婷教老人使用手机
杜枫儿子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不能按时去看望老人。杜枫的女儿身体状况不太好,常常往返医院,心里牵挂母亲却只能干着急。今年6月中旬,杜枫的儿子联系到承接永定门外街道困服所工作的北京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焦急地对社工说:“我母亲现在茶饭不思,希望你们能帮帮我们。”
于是,社工沈婷来到了杜枫家。初次见面,沈婷一声亲切的“杜奶奶”,瞬间拉近两人的距离。杜枫对沈婷非常热情,她说:“家里已经很久没来人了,我也没来得及打扫。”听到这句话,沈婷有些鼻酸。为了增进了解,沈婷主动问起老人:“奶奶,我看到房间摆了好多老照片,能跟我讲讲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吗?”杜枫面露欣喜,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她打开一本又一本相册,一一向沈婷介绍她的家人、同学、孩子……在老人的侃侃而谈中,好多往事已经忘了细节,可一点也不影响沈婷与她沟通。沈婷说:“我其实是想引导杜奶奶找到自身价值感和优势,排解面对独居生活的消极情绪。”
沈婷结合杜枫目前所处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老人需要多接触外界,去感受当下的美好。于是,她很快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帮扶工作——开展一对一智能手机教学课堂。沈婷教杜枫如何使用手机跟家人视频通话,如何跟老同学语音聊天,如何识别广告短信、关注时事新闻等,让老人逐渐融入现代科技,享受智慧生活。同时,借用时下流行的音乐手指操视频,教老人进行肢体锻炼,增加生活乐趣。
沈婷了解到,中国邮政正打造“声音小邮局”文创项目,扫码进入小程序就可以录入自己的声音,实现声画同步定格、随时收听、永久储存,向爱人、亲人、故人、朋友传递心声。沈婷知道,杜枫因老伴儿去世,一直很悲伤,她觉得这个小程序非常适合老人向已故的亲人传递心声,表达思念。于是,沈婷将这个小程序介绍给了老人,引导老人主动表达自己一直想说却没机会说的话,让她通过小程序抒发对老伴儿的想念。同时,沈婷还经常陪老人到处走走,与社区居委会对接,帮助老人了解社区活动,让她能与社区其他老人一起参加活动。
看着母亲的状态日渐好转,悬在杜枫儿女心间的石头也终于落下。在沈婷的“陪伴治愈”下,杜枫逐渐“自愈”,不再郁郁寡欢,变得开朗起来,杜枫对沈婷说:“我相信我能度过一个幸福、温暖的晚年生活。”(记者 刘妙妙)
图片:由北京泽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提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