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孝
上海奉贤区进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社会工作师、督导。
专业领域:禁毒社会工作
从事社会工作年限:15年
从喜欢倾听到尊重接纳,从欣赏鼓励到相信改变,从灵活变通到助人自助。这些普通的日常工作和正常的思想行为,如果没有成为一名禁毒社会工作者,我不会意识到这就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和技巧的精髓所在,通过十余年慢慢磨砺,我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帮助引导服务对象晓波摆脱毒瘾、成功就业和戒毒康复回归的经历让我再次见证了——奇迹,在相信时出现。
倾听,从摘下有色眼镜开始
2017年6月24日,服务对象晓波和我们签订了社区戒毒协议,正如在不少年轻人眼里认为的一样,26岁的他一开场就说冰毒、K粉这类新型毒品不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影响,只要不吸海洛因,自己就不会上瘾……那天他的开口态度就是那样的“不以为然”,我没有当场反驳他并与他对质,但我想:如果这样他怎么能够主动地去戒毒呢?
或许我们大家应该摘下有色眼镜,抛开偏见来面对和看清药物滥用人员背后的向善之心。我尝试着让他说说溜冰后的真实感觉以及后来的细微变化,我倾听着,不断地接纳他传递给我的信息,慢慢地感觉到他从开始的兴奋渐渐地转而表现出因为长期“溜冰”而无心工作以致父母抱怨、下岗失业、夫妻不和与无法生活的无奈和失落感。其实吸毒人员是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在他们孤独、冷酷的外表下,往往藏着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我坚信,用自己赤诚的心就一定能开启这些封存已久的心灵。
签约完成后,我与他促膝长谈,给予了同情:“我知道你是因为“畸形时尚”而受到了新型毒品诱惑;我知道你肯定是无知,以为冰毒、K粉这类新型毒品不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影响,只要不吸海洛因,自己就不会上瘾;我知道你们谈起新型毒品时几乎都是一脸无所谓的态度,毒品的危害你们并不清楚,甚至不在乎。”
他低着头说: “开始我是担心不合群,而且认为偶尔玩玩不会上瘾,我也以为冰毒、K粉、摇头丸不是毒品!”
是的,我知道他作为独生子女并被家长过度宠爱的情况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偏差;我知道他们在主流社会中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或无法‘走自己的路’,但在越轨群体中,他们却能感觉自我价值的实现。趋同性也是他们吸毒的一种重要心理。而且晓波个性不成熟,早“婚”,具有人格背叛性,所以对待事情特立独行意气用事,使其具有受毒品侵害的可能。家庭背景复杂以及父亲的宠爱让其受到影响,对家庭,婚姻的价值观责任观认识不够,会做出不珍惜现状和对家庭不负责的事情。这使其更有接受毒品的可能。个人认知和社会环境的复杂,让其戒毒的信心缺乏而有复吸的可能。
那天晚上我发给他一个信息:“晓波,别的不说,你如今因为吸毒而丢了工作,妻子与你不欢而散,你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年纪轻轻的你说今后你该怎么办哪?”
“戒毒!”两个字刚映入我的眼帘后马上又来了一句:“顾老师,连父母老婆都看不起我了,我一定要戒毒!”我给了他点赞和鼓励:“你肯定能够成功戒毒!”
揭开迷雾,开始改变认知
药物滥用人员的错误认知需要纠正,尤其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毒品的违法犯罪,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等普遍认知不足,相信通过对他们的相关认知教育,可以让其得到感触,加强对毒品的认识。如果他们清晰了解了毒品带来的危害,就不会选择这种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方式。
如果利用药物人员共同或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心理让药物滥用这一特殊群体更能体会对方所处环境的艰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重新找到自我。所以开始了我们奉浦街道的“蛹破蝶飞”同伴互助小组第一节次活动。
2017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晓波第一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当天,他和同伴们一起参观了禁毒教育馆金山分馆,他们通过观看相关的图像文字等资料,详细了解了毒品的基本知识,再次回顾了中国人民打击毒品的历史。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分析,结合其中的一些小游戏,让他们能更为形象生动的感悟到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回家的路上,他坐在我旁边笑着告诉我:“顾老师,我今天找回了少年时代的感觉!毒品真是祸国殃民害人不浅!”天真烂漫少年强中国强,从他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到了他已经认知到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相信这是他的内心告白,我用欣赏的神态点点头:“晓波,你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是的,起初他的态度很不屑,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事情是不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他不知道,实际上吸毒已经促使他离毒品带来的危害近了一大步,他已经在受毒品的危害和影响。事后,我告诉他,吸毒的时候带来的亢奋和愉悦都是虚幻出来的,而停用后的疲惫感仅仅只是毒品对其身体构成危害的最为简单的部分。毒品会使其脑结构发生改变,整个人的性情也随之大变。更可怕的是,吸毒后的迷乱状态会使他极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胁。同时,由于吸毒他的脑结构和精神系统在发生细小的变化,吸毒人员患上精神疾病的概率是常人的十倍多。
参观就业基地,同伴为他点亮心愿
许多药物滥用人员曾经都以为自己能重新开始,但还是逃脱不了世俗的指指点点。我们清楚地知道“人言可畏”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最后我们还是举着所谓“公序良俗”的大旗,在一些曾经失足的人的背后,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其中就业歧视就是服务对象晓波遇到的一个巨大现实障碍。
也许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药物滥用人员有感同深受的情景教育更有说服力,奉浦街道禁毒办通过资源整合,组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对象及家属对市十佳禁毒志愿者王永进的同伴教育基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和观摩。本来无业在家的晓波怀着巨大的兴趣参观了就业基地—小组的第二节次活动。
在活动前我让大家明确了本次活动是为了参观同伴教育基地,增强组员的就业、创业信心,进一步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促进组员间的熟悉度。在了解了小组成员自己的就业需求和梦想,以及分析了各自的现实状况和需求后,志愿者王永进向服务对象介绍了企业大致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金报酬等,让服务对象先对企业有个大概的了解,随后王总带领着服务对象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流水线,并对流水线做了具体详尽的介绍。接着,王总邀请我们在会议室就座,他以一个同伴的角度讲述了他的吸毒起因、三次戒毒经历、从为了一张床一口饭到成功创业五次搬厂扩大做大企业不平凡过程、从开始接纳吸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到建立同伴教育基地感人历程,向大家发出了“有信心,能改变”和“毒难戒、但毒能戒”的同伴心声,让大家深受启发,并表示如果有意向的服务对象都可以和他联系,他都会无条件接纳他们。我从相信改变的信念出发先鼓励了大家冒着酷暑、带着希望而来就是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让大家把自己痛苦的激励看作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不走回头路,并发出自己的心愿—陪伴大家一起寻找方法、找到方法成功戒毒,实现小组工作的最终目的和价值。
正如晓波活动之后告诉社工的一样,每一个吸毒人员都有心瘾,心瘾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关键在于个人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但是如果遇到不顺心不开心的事情就会找到给心瘾可乘之机的借口,如果有了稳定的工作或者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既充实又有规律,就会保持稳定的戒毒康复状态。
同伴互助,传递就业梦想
就业难,特殊人群就业更难,药物滥用人员就业难上加难。因为自卑、挫折、伤痕,让他们缺乏自信,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在小组活动的第三节次我们试图通过同伴互助分享的过程来正确客观的对待自己在就业创业过程的失败、成功的经历,挖掘出人生的财富的正在所在。
大家通过互相左右拍拍手、一起拉拉手的活动环节,这样既增进了解、融洽了气氛,也预示同伴互助成长小组的“同伴互助传递梦想”,接着大家谈了对小组活动的期望。我们通过以人为本、根据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实际的就业创业主题出发并且设计合理、让戒毒康复人员的心声有个述说的平台,采用了接地气符合群众路线的小组工作技巧和方法,融合了九子图智慧越界游戏;分享和交流了上一次参观同伴互助就业基地的活动感受;同伴主讲就业、创业的政策和失败和成功的经历;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成就自己的就业或创业梦想和主持人小结回顾等环节,使活动氛围热烈之致而欲罢不能。
奇迹,在相信时出现
在一次次凝聚了我们点点心意的活动和面谈辅导中,晓波也正在慢慢改变。令我们最感到欣慰的是,他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与社会,终于他说出了他的希望:他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感到一丝焦虑,已经有了孩子的他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名父亲应尽的义务和作为一名男人应有的责任,需要一份工作来为父母减轻压力,实现自立自强。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而现实不如人意,第一次面试,他被老板的“有色眼镜”告知回家理了发再来面试;第二次,仅仅试工几天因为对你手脚不利索的“偏见”就劝你回家。
在心理辅导中,我让他明白:“先去相信,然后才能看见,先想象成为,然后才能够拥有,你的成功历程正如你的所思所想,你的头脑经常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在生活中你就会实现什么。”对的,后来他说:“如果自己不勇敢,没有谁会为你坚强!社工都不放弃,我肯定不绝望。”
他在我的陪伴下再次来到职介所,他说他从我那里感到一种平等、尊重和信任。值得庆幸的是,第三次他把握住了机会,他的坚持不懈也让他通过了试用期,顺利地与外资企业签下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
晓波放下了自卑,收获了自尊,在我们的个案、小组的工作中学会了坚强、宽恕和感恩。他说现在的自己永远向前看,让流言消逝在过去的记忆里,他希望全社会能像社工一样多给予一些尊重,像他的家人一样多献出一丝理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