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人物】密云80后女社工专注农村为老服务

2018-06-22 08:16   千寻生活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5年,密云区提出了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29岁的王新童在当年春天创办了一家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工机构--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事务所位于密云檀营地区。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如今已在本市多个区推广。要说这种模式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密云区。2015年,北京市密云区提出了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29岁的王新童在当年春天创办了一家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工机构--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事务所位于密云檀营地区。 

2011年,王新童从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便回到密云老家,一头扎进了社区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密云人,王新童对农村养老有着深刻的体会:"农村大部分老年人依靠子女供养,没有生活来源;很多年轻人进城务工,大部分老年人子女白天不在身边。通过前期在社区工作积攒的经验,我就想能不能以社区来培育低龄老年人,去照顾需要照顾的老人。"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15年,她向市民政局提交了一份申请书,顺利拿到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妇联等渠道,王新童充分调动了社区中散落的剩余劳动力--妇女、低龄老年人,组建了一支惠泽华龄志愿者服务队,为檀营地区老年人送去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开展家务助理、精神慰藉、慢病管理等多种服务活动。 

刚刚开展工作时他们也曾碰过壁。有一次上门给老人服务,王新童就被"扣押"过两个小时。那是2015年事务所成立不久,要给社区的老人做健康体检,王新童就提前一天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并提前为老人登记身份证和医保卡,准备提供给相应的医院。当王新童来到70岁的曹爷爷家,告诉老人第二天体检的时间、地点之后,想要老人的身份证和医保卡信息,这引起了老人的警觉。 

"他认为我在骗他,非要等自己孩子回来帮他确认。我说先去别家作登记,等他孩子回来再上门,但老人坚决不让走。"无奈之下,王新童只好在他家里等了两个小时,直到老人的女儿从城里回来。"老人的女儿也是社区工作者,对我们的工作也算了解,才让老人放了心。"王新童说,第二天老人高兴地参加了体检,后来还成为事务所的常客。 

2016年,由王新童设计并参与执行的邻里互助项目在市民政局获得优秀案例奖。"现在檀营地区95%的老人都认识我们,还能叫出我们的名字呢。"说到这里,王新童不禁有些自豪。通过这种挨家挨户上门的方式,他们为檀营地区一千多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对重点需要帮助的老人上门回访。目前,王新童及其团队的服务范围已经从檀营地区拓展到了溪翁庄镇和穆家峪镇。 

王新童的事务所目前只有7名专职社工,此外还有100名左右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她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为老服务队伍。王新童说,密云团区委每年都会组织活动,联合区里的团员青年,共同上门提供为老服务。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在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密云团区委、檀营地区团工委的大力帮助。 

北京市民政局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农村人口相对分散的地区,需要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志愿者组织和个人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互助养老。王新童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在每一位老年人都得到有效照顾的基础上,我还想结合密云的民宿旅游,吸引城里的老年人到密云农村来养老。"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