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国最美社工”李长洪:社工的责任和骄傲

2016-05-03 09:38   中国新闻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于我而言,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初见“中国最美社工”李长洪时,她正忙碌于办公室各种资料整理和工作接洽中。

“中国最美社工”李长洪。 陈秋杏 摄

“中国最美社工”李长洪。 陈秋杏 摄

中新网重庆4月29日电 (李裔铭 陈秋杏)“社会工作于我而言,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初见“中国最美社工”李长洪时,她正忙碌于办公室各种资料整理和工作接洽中。面对中新网记者,李长洪讲述了自己在重庆的社工事业发展历程,以及这份职业带给她的责任和骄傲。

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洪,曾在2014年获民政部授予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在重庆群团改革试点背景下,一月多前,李长洪担任重庆市妇联兼职副主席,在新岗位工作起来的她显得游刃有余。

2005年,李长洪考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填志愿的时候我只知道有一个专业是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的,便毫不犹豫选择了它。”大一快结束时,学校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李长洪班里好几名同学都选择了转专业,李长洪却毫不动摇地留了下来。“当时我恰好遇到一位老师,他把《社会工作导论》讲得十分有趣,也常常跟大家聊社工行业里碰到的各种人和事,这引起了我极大的职业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李长洪逐渐对社工行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并坚定了留下的决心。

除了日常课程的学习,在校期间,李长洪开始利用周末跟随老师深入到一些特殊单位进行社会实践。“2007年我出来实习,那时社工行业在全国来说都不算成熟,重庆的专业社工机构也仅有一两家。”此时李长洪正好结束了大二的课程学习,班里32名同学只有6名留在了社工行业,其中就有李长洪。

第一份实习工作,李长洪来到了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每天的工作是面对一群有着智力障碍的孩子,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李长洪感觉肩上挑起了“担子”:“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能基本掌握这个特殊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可第一次付诸实践,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李长洪需要每天叫他们起床,教他们穿衣服、叠被子,还要教他们吃饭。对于障碍程度好一些的孩子,李长洪还会教他们做简单的手工。“每当孩子们学会一个很简单的生活技能,都能使我感到欣慰与知足。”李长洪回忆道。一段时间下来,从无人理睬她的问候,到孩子们热情击掌回应,李长洪的努力终于让这群孩子懂得了尊重和友爱。

工作时间长了,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让李长洪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她带着孩子们乘坐电梯,电梯里一位婆婆带着孙女,见到李长洪他们连忙护住自己的孩子,甚至告诉自己的孙女跟智力障碍的孩子待一起也会受影响。回忆起这一次,李长洪还显得有些心痛。她希望大众能够理解的不仅是社工这份职业,更是社工服务的这个群体。这是像李长洪一样的社工们一直期待的事。

在慧灵的那几年,李长洪逐渐从一位新手变成了一名成熟老练的社工,对社工行业的认知也日益深入全面。三年时间里,李长洪和她的团队接触了200余名智障人士,直接服务100余名。期间,李长洪又和同事们帮助20多位智障人士成功稳定就业,她告诉记者,这是她最为骄傲的职业成就。

随着重庆社工事业的发展,2013年,李长洪来到重庆首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担任项目主任,主要负责社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现在的她,每年要服务50个左右的精神障碍患者,帮助他们康复治疗,融入社会。在第五届(2014)中国社工年会上,李长洪获选“2013年度中国最美社工”。“没有什么特别骄傲的,”对于当选“中国最美社工”,李长洪淡淡地说道,“我只是感受到肩上背负了更多的责任。”

在社会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全国范围内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已达到50万人,全国范围社工行业协会发展到455家,全国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增长至4686家,重庆的社工人才队伍也已近万人。李长洪告诉记者:“我很骄傲是这支庞大队伍中的一员,正是无数个不断增长的‘我’,才托起了这样一份社会责任。”(完)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郭华峰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