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16年夫妻辞职创社工中心 专门帮助问题娃娃

何汶蔚 2015-10-15 14:10   成都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陈曦明与张威相识于德国开姆尼茨科技大学,两人在德国学习、工作了16年,从事的都是跟社会教育相关的工作。2010年,两人辞职从德国回到中国,洛阳人张威来到了老公的家乡成都。2013年1月,夫妻俩创立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res01_attpic_brief

【人物档案】

张威,女, 48岁。陈曦明,男,45岁。两人共同创办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28岁时张威赴德国学习,后在德国开姆尼茨科技大学从事多年社会教育学、社会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加入德国国籍。2011年,张威回国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授。2013年1月,张威与丈夫陈曦明一起创立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推行全新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前日下午6点,在位于锦江区席草田巷15号的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华仁社工中心)迎来了12位“小客人”,他们年龄都在六七岁之间。“老师我今天头发、指甲洗干净了”,“老师我今天带了字帖、抹布”…… “他们是来这里进行行为教育的,行为教育简单说就是通过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同辈群体,让他们互动,相互影响,改变自己。”陈曦明夫妇创立的这个华仁社工中心,专门帮助问题娃娃。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将华仁社工中心作为成都访问的第一站。

旅德夫妻回蓉创社工中心

陈曦明与张威相识于德国开姆尼茨科技大学,张威学习社会教育学,陈曦明是工科男出身,不过受妻子张威影响,又辅修了教育学课程。两人在德国学习、工作了16年,从事的都是跟社会教育相关的工作。2010年,两人辞职从德国回到中国,洛阳人张威来到了老公的家乡成都。2013年1月,夫妻俩创立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华仁社工中心是从社会教育学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身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的张威认为,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失败时,可以作为补充和辅助。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关注孩子的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媒体等社会影响。“社会教育学的理念在欧洲较为成熟,在国内还属于创新性领域,成立华仁,也是想让这套做法帮到更多人。”目前,华仁社工中心已累计帮助各类家庭超过500个。

他们帮重度抑郁少年重返校园

曾经有个广州来的重度抑郁少年,他一年级时就偏科,数学不好。为了孩子能更好学习,母亲决定辞职陪伴。谁知事与愿违,孩子其他科成绩也跟着下滑,同时变得内向孤僻,甚至不愿去上学。

“这是典型的把孩子当做生活中心,什么事都围着孩子转,却不知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陈曦明接下了这个案子。半年后的一天凌晨3点,陈曦明接到这位母亲电话,称孩子在小区楼道乱涂鸦被保安抓了。看到母亲发过来的涂鸦照片,陈曦明却很兴奋,“这几幅画不是胡乱画的,他终于把内心的情感诉求宣泄出来了。”随后在陈曦明要求下,孩子来到华仁社工中心将画还原。“你看这个只有嘴巴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的人代表母亲,对于孩子,母亲是一直在不停说教,却没听孩子想法。”陈曦明指着其中一幅画说道。一年半的时间里,陈曦明分别对孩子和母亲进行了48次辅导,孩子终于重返校园。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应该什么事都围着孩子转,我见过很多因为关注点一直在孩子身上,最终导致夫妻离婚或孩子误入歧途的案例。”陈曦明表示,夫妻恩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环境。

默克尔掏钱为娃娃们买地球仪

走进华仁社工中心,便可看到一个直径近1米的地球仪。“这就是默克尔送给我们的礼物。”去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仁访问时,张威正准备自我介绍时,默克尔却微笑着对她说,“我知道你。”这让张威很惊讶。原来,2006年,“中德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张威第一次见到了默克尔。2008年,德国邀请了400名中国青年前往访问,她也参与了这一项目的讨论,并在德国联邦总理府再次见到了默克尔。“没想到隔了好几年,她竟一下就把我认出来了。”张威说,在和志愿者、家长、孩子近1个小时的交流行将结束时,默克尔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柏林在哪儿吗?”有的孩子摇头。默克尔当即掏出一个信封交给张威,信封里是500欧元(约合人民币4000余元),“她说这是她个人的一点心意,让我买个地球仪,让小朋友们通过地球仪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有多大、德国在哪里、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