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毅
赖育珍,广东韶关人,一个87年的女孩,看起来柔柔弱弱,说话如清风细雨,第一眼见她,完全想象不到她已是家庭服务中心的主任,从事社工工作5年多了。
从2010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至今,5年来,她矢志不渝地坚守在社工这个岗位上,以社工的身份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在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同时亦完成自我的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告诉记者,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即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一些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至于他们以后在遇到相关问题/困难时能够独自面对并解决。而社工们也是一直以这种理念服务大众。
她印象中有一位中学生求助,说爸妈之间有矛盾,发生了家庭暴力行为。在了解情况后,她采取危机介入手法与家庭系统理论介入此事。经过多次与孩子父母沟通,她引导孩子父母尽可能多的将生活中的压力、烦恼、怨恨进行表达,在表达过程中尽情释放这些年来积压在他们身上的负能量,以此缓和他们的情绪以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她与他们一起将家庭冲突一一罗列,引导他们找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并鼓励他们自己从多种处理方法中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适合他们自己意愿的方法进行解决。与此期间,她还借助了司法所、派出所和社会上其他资源的力量对他们家庭进行帮助,孩子父母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的情况下采取了比较理智的方式——司法程序解决家庭冲突。
知道孩子对父亲有恨意,甚至想要报复父亲时,社工一次次和他接触,与他建立关系,让他感受社工的诚心。渐渐的,他对社工敞开了心扉,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下他转变了态度,表示以后会好好学习,不再介入爸妈的矛盾之中,尊重他们对婚姻的处理和选择,了解了家庭子系统的边界问题。
“并非让父亲又回到了家里,与他们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成功的个案,社工永远不能做到完美,也不可能做到这个程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和陪同他们一步步处理问题。”她最后道出了成为一名合格社工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陪伴”、“在一起”、“不离不弃”。
学生们的社工姐姐
提及为何会选择社工这份职业时,她说,“社工很多时候是被选择。在06年它是一个偏于冷门的专业,很多同学都不是自己报考,而是被调剂的。”她亦是如此。社会工作专业并非在的她志愿中,但受幼时港剧《肥猫正传》的影响,她对社工有一个模糊而美好的认知,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并非坏事,她不排斥,因此四年大学中她未想过换专业,尽管与她想象中的有所不同。
毕业后,她在东莞从事过三年的社会工作。东莞的模式与广州不同,她在东莞是以岗位购买的模式进驻到一间学校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对于那个学校的老师、学生来说,他们是外人,不理解也不相信他们。她说,“最开始,现实似乎与我们格格不入,我们有为师生服务的心,却无法走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
但她想着既然学了这个专业,也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便没有在这里放弃的道理,开始化被动为主动,打入学校内部,不管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
为此,她屡次出入学校饭堂和老师交流;主动与心理老师、团委等部门合作,争取机会;给学生开班会课,教他们如何沟通、团队相处、异性相处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自己;下课后,一个个走访女生宿舍,和学生们聊天;在社工室增设桌游,开展敬老、探访、环保等活动,吸引他们主动参与……
渐渐地,她取得了学生和老师的信任,学生们也亲切地称她为“姐姐”。有时候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无法介入的事情,会叫他们来帮忙。
驻校服务只有两个社工一起工作,不仅缺少团队的凝聚力,也没有人能够指导他们该做些什么。在学校的三年多,她身边同事因为家庭或工作原因换了一个又一个。她也曾考虑过是否要放弃这份工作,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她觉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第一年、第二年对我来说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我希望能够在第三年多开展一些服务,能够真正地帮到学生,也想要通过这些活动来证明自己在青少年服务过程中是有所成长的。我觉得在一个服务领域里,也许你觉得你已经会了,但其实它还有很多你并不了解的东西。”
从做个案到一个班级的活动再到一个年级或几个班级的服务,她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突破和挑战自己,了解到学校社工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开展工作。三年后,她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个提升,便来到了广州。在2014年2月份,广爱承接南村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后,她成为了这里的中心主任。
提升自己 完善自我
起初她并非十分了解广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这对她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历程。她的工作和以前几乎完全不同,她做的更多的是如何当好一个领导者,带领好一个团队,管理好一个家综。这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还要不要继续,还要不要坚持这份工作。一年时间很短,要学习的东西却很多,每个时间段都有每个时间段的任务。”
“如果我要带领一个好的团队,我就需要和他们在一起。”无论是从计划书开始还是服务的开展再到最后的成效,她始终都和他们在一起。一个家综七个服务领域,在初始阶段她觉得她需要一一跟进,她需要和同工们一起找到前进的方向,这个过程很累但很快乐,因为团队源源不断的给她输送了力量,再到后来等大家慢慢上手工作,她也就慢慢学着放手让同工自己去思考与服务。
“因为有同工、有机构、有督导,5年的社工生涯我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现在的她仍在不断地学习与完善自我,去年十月份广州市第五督导班招募时,她报了名,经历投简历、做问卷、面试等环节,成功成为了其中一员。整个过程,她都努力学习着, 她期望着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能让同工和机构一起成长。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