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姐妹花张晓丹张晓园讲述她们的社工情愫(2)

2014-07-09 10:36   惠州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两姐妹戴着黑边眼镜,天生丽质,干起活来一个风风火火,一个稳重沉着,这对80后姐妹档就是我市500多名持证社工中的姐妹花——— 张晓丹和张晓园。

“做社工是我的信仰”

作为总督导,日常工作中,她需要定期到每位社工所驻点服务的社区、学校或企业,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动态、所负责个案的进展情况,对他们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并做好文字归档,适时与所服务机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调整工作。

除了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监督与考核外,她还要负责社工的“情绪支持”。“社工的最大心理难关是辛苦付出有时却得不到受服务单位的认可。每当这时,作为负责督导工作的管理人员,就要立即给予其情绪支持,鼓励、开导他,并肯定他的工作。”张晓园身上有一种柔和却又坚定的气场。

社工这个行业不断有人疲惫离去,也有新的毕业生热情而来。“有一阵子我也动摇过。”张晓园坦诚,但对困难群体的怜悯之心使她坚持了下来。“助人自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做社工是我的信仰。”张晓园说,水北社区服务中心有个智障孩子,中心成立前他没地方去,成立后经常到中心来,社工为他提供常规服务。“每次看到我就热情地拥抱我,如果没见到就会问‘小园姐姐今天怎么没来?’”张晓园说,服务对象的这种惦念让她觉得幸福快乐。“10个服务对象中有1个惦念,就找到了社工存在的意义。”

姐姐张晓丹

做社工找到人生价值所在

“妹妹一天到晚在忙什么?我可以帮助她什么?”金融专业出身的姐姐张晓丹,比妹妹大3岁,与妹妹手足情深。通过和妹妹的聊天,参与妹妹的一些服务,她也萌发了加入社工行业的想法。“刚开始时,只是一时冲动,就加入了妹妹的队伍。后来,我自己也爱上这个行业,希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外表看起来更为刚毅的张晓丹快人快语。

张晓丹介绍,在一次康复活动中,她看到一位妈妈抱着11岁的脑瘫儿子前来做康复治疗,虽然错过了最佳康复期,但这位母亲一直坚持着不放弃,让同样作为母亲的她十分感动。“我们从小到大都很幸运,过得很幸福,但这个社会中还有很多人过着很不容易的生活,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他们过得更好些。”2013年初,她辞去收入颇丰的银行工作,和妹妹一起投身社工工作。如今,姐妹俩发挥各自特长,姐姐负责管理财务工作,妹妹负责社工督导,共同在惠州开创属于她们的天地。

“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我也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每天累而充实。”张晓丹说。

本报记者马海菊 谢菁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