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罗菁:一腔柔情 为患者“疗心”

黄之昊 2020-10-22 09:32   南昌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我们是医生的伙伴,患者的朋友,医生治‘病’,社工疗‘心’……”每当别人问及医务社工是做什么的时候,罗菁总是这样微笑着解释,面带温暖。

微信截图_20201022092916

罗菁(左五)和她的社工同事们

“我们是医生的伙伴,患者的朋友,医生治‘病’,社工疗‘心’……”每当别人问及医务社工是做什么的时候,罗菁总是这样微笑着解释,面带温暖。

与其说是解释,更像是宣传和推广,正是在罗菁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医务社工的理念最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落地生根,并慢慢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深入人心。

敢为人先:

她是江西首个医院社工部主任

罗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社工部主任。成为一名医务社工,并非偶然。“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经常去抚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的这句话,是罗菁走上医务社工道路上的指引。

由于长期在医院工作,罗菁发现许多病人在医院接受医学治疗时,家属和患者的心理问题常常被人所忽略。为了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罗菁选择成为一名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在她的推动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医务社工部,成为江西省最先提供医务社工服务的医院。

精准救助:

点燃贫困患者的希望之光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医疗救助,帮助困难患者重燃生命希望,罗菁创新工作方式,链接多方资源,项目化开展精准公益救助。99公益日期间,推动医院与非公募机构的医疗单位,链接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江西省残疾人基金会、江西省慈善总会等多方资源,成功发起了《心联盟计划》《癫痫儿童救助计划》《器官移植捐者子女救助计划》等公益募捐项目。十余个公益慈善项目成功落户,为患者募集基金600余万元,为贫困患者点燃了希望之光。

为了培育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罗菁推出社工、志工“双工联动”工作模式,有力促进了医院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如今,南大二附院组织实施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已达到17个,拥有注册志愿者3014名,提供了31642小时的志愿服务,受益对象30余万人次。

无声有爱:

开创江西省首个手语门诊

小梅,一位听障人士。因患产后抑郁,小梅多次轻生。由于听力造成的沟通障碍,小梅拒绝前往医院就医。罗菁得知小梅的事情后,安排手语翻译陪同小梅来到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在手语老师的准确翻译下,医生成功介入和干预病情,小梅产后抑郁很快得到好转。

为了更好地帮助像小梅这样的聋人患者看病就医,罗菁牵头成立江西省首个“手语门诊”,在医院门诊四楼开辟聋人关爱空间,为聋人提供一对一手语翻译志愿服务。截至2020年8月,共开诊70周,为江西省内外听障人士提供服务3000余人次,志愿服务工时总计5796个小时。

来源:南昌晚报

作者单位:南昌日报社

责任编辑:王翔 朱叶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