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温度”--社会工作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

2019-05-15 10:07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和内在要求,是广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和迫切愿望。

贫困重度残疾人,是全社会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也是脱贫攻坚中各有关部门需要帮扶的重要群体。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和内在要求,是广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和迫切愿望。日前,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要按照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的有关要求,立足现有条件,采取积极措施,扎实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相关工作。 

5月19日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日前,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等1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对相关部门开展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围绕深入实施“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行动设计开展活动,帮助提高贫困残疾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各地民政、残联、住房城乡建设、扶贫、医疗保障等部门要围绕改善残疾人民生设计开展活动;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要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设计开展活动;各地教育部门要围绕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以扶智助力扶贫设计开展活动;各地工会、共青团、妇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动员全社会扶残助残等。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413

在偏远的大山里,有一个被称为“三多村”的村子,这个村里“残疾人多、大病病人多、低智单身汉多”,村里因残致贫、因病致贫的人有很多。这里就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水陂村,“三多”似乎成为水陂村的魔咒,难以化解。

2018年5月,江西省上犹县盾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开始驻点水陂村。为了改变水陂村贫困的现状,让村里的残疾、大病体弱、低智的群众增收成为当务之急。如何让这个群体实现就业,社工们反复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工作地点近、工种简单、就业门槛低”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社工产生了在村里开设简易扶贫工厂的想法,社工首先到上犹县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当地政府也给扶贫工厂提供了免费的场地。水陂村灯饰扶贫工厂终于在社工的牵头下和多部门的联合支持下开业了。开业那天,7名村里的残疾人来厂里报到上班,还有10名年纪偏大、体弱的工人也来了。扶贫工厂是村民们劳动的地方,也是社工驻点服务的场所,工厂内墙壁上还张贴着驻点服务社工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服务岗位内容。

“扶自立”项目是上犹县盾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的帮扶残疾人就业项目,该项目以上犹县30户因残致贫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工入户“诊断”,按“一户一档一策”建立扶贫档案,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制定就业扶贫计划。扶贫项目给“三多村”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村民们发自心底的笑容和面对未来的自信,让这个村子有了走出贫困的底气。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356

河北省石家庄市广源路社区是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原是单位宿舍,现居住的老住户多是退休老人,因社区临近蔬菜批发市场,社区内租住的流动人口较多,环境较为复杂。社区内现有低保家庭11户,残障人士140余人。

如何让困境群体自力更生?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德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走访了广源路社区周边的商家、工厂,最终链接到社区附近的珠宝加工外贸集团。2017年10月,“巧手创富”项目正式启动,居民可以珠宝加工的方式赚取加工费,提高家庭收入。“巧手创富”项目以社区微工厂的模式运行。首先,社会工作者与珠宝加工集团签署协议,缴纳保证金,领取加工物资。随后,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招募残障人士、自闭症孩子日常照料者、低保家庭以及随迁老人等参与项目,向其收取低额保证金,并进行简单制作培训;参加者根据自身情况领取定量物资,在社区场所或家中完成珠宝加工。最后,社会工作者统一收集成品,交付珠宝加工集团,领取加工费,参加者根据工作量获得相应加工费用。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原有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不断有新的参与者加入,在低保家庭、残障家庭、自闭症家庭、随迁老人、全职妈妈等多个群体持续的互助互动中,逐渐形成了“老带新”的气氛。居民在项目中扩大社交范围,拓展支持网络,健全社会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区中。同时,社区内更多的群体开始关注到社区内的困境家庭,并加入到对他们的帮扶行动中。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340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瓷器修复是一个极具技术含量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个难度大、技巧性高的工作,残障人士严兰(化名)也可以娴熟地完成。严兰今年32岁,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街道社会救助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之一,来自低保家庭,先天性耳聋,口语不流畅,能通过手语辅助与人进行简单交流。社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严兰与姐姐同住,虽然存在听力障碍,但她一直想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以减轻姐姐经济压力。严兰告诉社工,每次看到姐姐既要出去工作,又要回家照顾自己,心里感到很愧疚。征得严兰同意后,社工对严兰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决定通过个案管理的方法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工作,让家庭走出困境。

社工通过观察发现,严兰平时在家经常帮助姐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针线缝补……这些日常活计,严兰三下五除二就能利索地做好。根据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社工认为,严兰做事干练,乐于与人交往,且具有外出工作的意愿,综合来说具备外出就业的条件。此前社工了解到,由于严兰从未接触过工作,内心忐忑,她既想要改变现状,找一份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但又不敢尝试,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针对严兰的矛盾心理,社工为严兰开展了一次就业心理辅导。社工对严兰内心的纠结表达了同理心,希望严兰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让严兰走出家门,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社会支持。于是社工积极与街道民政办、残联、社会组织等联系,并通过到人力资源市场寻找、在就业信息网站查询等方式,找到了几家适合严兰就业的爱心企业。经过细致的对比筛选,最终确定了一家以瓷器修复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该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严兰提供就业机会。在社工的辅导下,严兰顺利通过了企业面试。企业培训期间,严兰态度积极,认真勤奋,很快通过了培训考试,成为一名实习瓷器修复师。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324

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居民意识的提高,目前我国关于残障人士的政策、肢体残障人士无障碍设备等都在不断完善。但还有很多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并不是那么“无障碍”。针对这种情况,不少社会工作者都在各自工作的社区里开展了“轮椅之行”服务项目,着重关注无障碍设施和促进残健共融两个方面。

残障人士经常表示,由于设计公共设施的工作人员不是残障人士,因此设计的设施在实际使用上与残障人士不够贴合,而他们作为使用者没有途径提建议,提了建议也未必被采纳。对此,社会工作者特意开展了“我的无障碍公园”设计小组,鼓励残障人士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为某公园设计便于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另外,残障人士大多都有被歧视的经历,这导致他们在于其他社区居民交往时信心不足,社区居民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于残障人士交往而不敢主动表达善意。这导致残障人士和社区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对此,社会工作者先后开展了多次残障人士与社区居民共融的活动,引导残障人士看到社区居民对残障群体的关怀,同时也提供机会让残障人士在社区居民面前展示正面形象,增加了他们互相之间的信任,促进残健共融。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30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青鱼嘴阳光家园是一家全天日间照料中心,2017年,阳光家园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提档升级为阳光驿站,由过去仅为残障人士提供日间托养的单一功能拓展成为集社区康复、辅具适配、职业实训、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为一体的街道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并以建立“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窗口,残联组织联系残疾人的纽带、街道社区服务残疾人的平台、社会力量帮扶残疾人的空间、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家园”为终极目标。

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阳光驿站的硬件条件,为残障服务对象开展各类活动,积极链接各类资源,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到助残服务中。但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发现,每到天气干燥的时候,服务对象就会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而且由于服务对象身体素质较弱,需要长期服药缓解病情,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成为服务对象的主要诉求之一。相对于其他各种运动而言,瑜伽的肢体动作比较缓慢,难易程度容易把握,在增强身体抵抗力的同时,还能使人平心静气,改善不良情绪。于是社会工作者征求了服务对象的意见,并结合其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开展了一系列的瑜伽康复活动。在阳光驿站,有的残障服务对象之所以身处困境,并不是因为经济上的窘迫,而是由于人际支持系统的不足或者缺失。所以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给残障人士提供心理认知的咨询服务,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而且需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助残活动,帮助其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如今的阳光驿站不再只是残障人士被照料的地方,而是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255

深圳市龙岗区福利中心有不少中重度智力残障人士,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中度过。福利中心也表示,已有的特教班针对的多数是中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而且教师资源和教学场地有限,对于重度残障人士,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照顾,无法给予其足够的学习资源。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福利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得知了“适应体育”一词。大部分中重度残障人士习惯“静”,这导致他们在非病理因素的干扰下,肢体功能渐渐下降,例如操纵物体的能力、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等都在逐渐弱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手脚无力、拿物体不稳等。适应体育正是一门可以惠及此类中重度残障认识的教育课程。课程设计以热身、游戏、放松为基础,注入体能训练、生活认知、团队合作、人际交流等元素以满足残障人士的多元需求,进而提高其肢体操纵物体的能力和肢体协调性,提升其在福利中心的生活质量,激发活动兴趣,最大程度地弥补残障人士的身心缺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必须为残障人士提供特别的机会,通过制订适合其需要的体育运动计划来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而目前社会上大部分残障人士未能获得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适应体育的课程仅仅惠及到小部分残障人士。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倡导者的角色,有必要倡导残疾人服务机构等领域配备专职适应体育课程教师,或成立专业的适应体育院校,为社会上万千的中重度残障人士带来希望。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228

2019年2月13日,情人节前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的24岁小伙玉麦尔·阿布都拉(化名)跟心爱的姑娘领了结婚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并不稀奇,但是对于一级视力残疾的玉麦尔·阿布都拉来说,就在几年前,他还“认命”地认为自己一辈子只能靠家人养活,或许也会没有伴侣孤独地走完人生。但现在玉麦尔·阿布都拉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他学到了保健按摩技术,自己创业当了老板,还娶了心爱的姑娘。

“手心视界”项目是喀什残友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前身为喀什残友就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残友社工”)在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残障人士增能展能服务计划”中专门为视力障碍人士打造的细分项目,促进视力残障人士以中医保健按摩为载体融入社会、改善生存境况、提升社会生存和融入社会能力。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新疆就业年龄段持证建档立卡的贫困视力残疾人数为4004人(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3931人集中在南疆的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四个地州。残友社工把服务开到了这里。“手心视界”把中华传统中医瑰宝——保健按摩与少数民族地区视力障碍人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保健按摩培训、实习、就业创业孵化支持,同时倡导鼓励服务对象从受助对象转变为助人者,尝试以“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方式转变并滚动发展。

到2018年12月底,残友社工在残障领域开展的“少数民族地区残障人士增能展能服务计划”、自强圆梦之赋能计划、印享家、丝路印象众创空间、“手心视界”等项目累计服务3200余人次,仅“手心视界”2018年度的服务对象中就已有6人开店创业,有9人走上了实习和工作岗位,开始了“用手创造生活、用心感视世界”的新生活。“手心视界”的服务对象来自全疆的贫困地区,2018年度的34名服务对象来自新疆14个深度贫困县,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融入社会的密码,不但能自食其力还能奉献社会,他们从生存走向了生活,人生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微信图片_20190515100209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