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的一个晚上,一位叫小游(化名)的22岁小伙子被家人发现想触电自杀,家人立刻求助龙岗慢病院。此时的小游,已经连续三晚几乎没睡觉,整个人憔悴不堪,情绪低落。小游说自己快三个月没有服精神科药物了,短时间内暴瘦了20斤,这几天总是想到总被辞掉工作、经常和妈妈吵架,觉得人生失去意义,有种崩溃的感觉,所以想自杀。
面对小游的危机情况,龙岗慢病院社工王淑娜和周梅及时进行了介入。王淑娜是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工服务中心派驻龙岗慢病院精障个案管理项目的社工,她已经在精防实务岗位上服务了3年;周梅是正阳精防领域的督导,拥有8年社工服务经验,和3年精防领域实务和督导服务经验。经过协调,淑娜、周梅顺利通过“绿色通道”将小游送到康宁医院治疗。
社工为康复者举行季度生日会活动
康复者参加寿司制作美食活动
小游出院后,为了保障他的生命安全,淑娜、周梅约上小游和妈妈,共同探讨这次“自杀”的问题。妈妈担心小游刚出院,接下来会不会还走极端,淑娜和周梅为她耐心分析,目前小游经过住院治疗,又能坚持复诊服药,同时也需要妈妈的理解和包容,这有助于小游进一步康复,同时社工也会定期家访密切联系。
小游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长达七八年,发病住院多次。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当处于躁狂阶段,会变得很亢奋,甚至觉得自己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如果转向抑郁阶段,又会悲观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行为。对病患者来说,这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病症,对于家人,最需要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无助,而不是去责备。
淑娜、周梅的关怀与帮助,换来了小游的信任,小游向两名社工打开了心扉,继续倾诉自己的苦恼。小游说自己因为患病,高中没有毕业,工作以后经常被辞工,渐渐没了自信,在家里又经常和妈妈吵架,妈妈常责备他熬夜玩游戏、网购买假货、找不到工作等等。
社工对康复者进行家访
农疗活动——体验生命的成长
淑娜引导小游设想,如果烦恼消失了,情况会是怎样。小游说是不吵架了,两个人能愉快相处了。周梅引导小游回顾,是否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哪怕一次。小游回忆,曾经有一次,妈妈又在责备自己玩电脑游戏太晚睡,当时自己没有像平时那样“炸”起来,而是劝自己“老妈也是为我好”,然后就心平气和去睡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发现人很有精神。淑娜、周梅抓住小游的这次难得的“例外情况”,鼓励他把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继续运用到生活之中。
淑娜、周梅协助小游与妈妈一起总结具体的沟通技巧。小游希望妈妈不要总是带着责备的语气说自己,而是多鼓励自己;小游妈妈则希望儿子能站在自己的立场,理解自己的委屈,并且妈妈比较担心小游熬夜上网的问题、服药的问题、工作的问题。在友好沟通的氛围下,双方制定出小小的行动计划——每周开一次“家庭沟通会议”,社工参与其中,逐渐改善他们的关系。
携手共进——社工开展康复者徒步活动
工作一直是小游的关注点,出院一段时间后,他找到了一份在麦当劳当服务员的工作。相比他之前所期望的,可能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以小游的能力可以胜任。两位社工鼓励小游先坚持做一段时间。几个月过去了,小游坚持下来了,他说,有了工作后,自己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很充实,跟妈妈关系也改善了。淑娜、周梅对小游的改变表达了真诚的欣赏和赞扬,小游脸上出现了害羞的笑容,一直说“是因为有你们社工的帮助”。
小游的“改变目标”逐渐达到,社工的服务也告一个段落。对精防社工来说,能够多帮助一个康复者,就会多一分喜悦,积累多一份经验。对于扎根精防服务三年多的淑娜、周梅来说,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服务,让更多人理解严重精神障碍康复者的世界。
案主对社工服务的肯定
龙岗慢病院精防社工团队的小伙伴们
由于社会对精神障碍康复者的认知程度较低,他们常常被误认为容易攻击别人,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康复者并没有攻击性。有很多患过精神疾病的名人,如伟大的画家梵•高、获过诺贝尔奖的约翰•纳什、作品丰富的作家严歌苓……虽然历经艰辛,但他们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样,普通的康复者如果能积极进行治疗,获得更多的支持,他们也可以像平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甚至在广阔的世界里发光发热。
案例名称:小改变,正能量——寻解导向介入模式在精神障碍患者个案服务中的运用
案例作者:王淑娜 周梅
推荐机构: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工服务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