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手记——记河南灾后社工线上督导的所感所悟

范小枝 2021-12-09 16:1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7.20河南暴雨灾害发生后,中社联迅速地在当地组建了一支灾害社工服务队伍,在郑州、卫辉、浚县等地开展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10月初,我有幸应汇聚(广东)教育咨询平台的邀请,参与到服务队督导的工作,为浚县王庄组团队开展线上专业督导。

7.20河南暴雨灾害发生后,中社联迅速地在当地组建了一支灾害社工服务队伍,在郑州、卫辉、浚县等地开展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10月初,我有幸应汇聚(广东)教育咨询平台的邀请,参与到服务队督导的工作,为浚县王庄组团队开展线上专业督导。

距离最近一次的灾后介入工作,恰好是2018年8月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灾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样是暴雨后洪水灾情,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社群,灾后介入的工作也会有差异性。因疫情原因采取线上隔空的方式,又为这一项工作带来挑战。庆幸的是,督导的工作一直有坚持着,因疫情原因线上督导形式也尝试过,刚接到这项任务时,因对情况不了解而心怀不安,但想到能为河南灾后重建尽一份力,与河南的伙伴们同行一路,自己且做且学且成长。

谋定而后动

在督导前,项目组给我们传来当地的工作日志、项目计划以及督导的需求,在正式督导前,王庄组莎莎组长也提前和我联系,我让她发来团队成员的情况信息,这些资料都让我提前从“5W2H”的框架下对“督导”有所梳理。督导的人(团队成员的情况、专业背景、经验)、事(工作日志中了解到他们在做的工作内容)、时间地点(服务的时间地点、督导的期限方式)及推进的过程(服务的计划),根据这些情况定出初步的督导安排及相应的内容计划,从服务框架的梳理到落实执行,再到后期案例的提炼经验总结,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但事与愿违

首次督导,督导与督导对象初次会面,是相互地认识与了解的过程。但隔着屏幕,空间物理的距离仍拉大了彼此的疏离感。非常感谢莎莎组长在其中的协调,充分担起了督导与团队之间的桥梁作用,让督导与成员能比较快地破冰,切入“正题”。

王庄服务队在9月23日便进驻开展工作,而首次督导在10月18日,工作已推动近一个月,团队有既定的工作节奏及计划安排,已不再适用“计划——执行——总结”这督导的计划进行。计划赶不上变化,督导接触后才能切实地感受到队员的状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与需求,相应地调整督导的安排及期待。

文化的差异

当社工进入灾区展开灾后社会工作服务的时候,作为社区的“外来者”,常会感受到地区文化差异对服务的阻碍。来自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个人和群体,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他们的文化是多元的。河南灾后社工队伍在当地组建,在地本土的队员服务回自己的村镇,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安排,我也敬佩参与的本土队员们。他们也是这场自然灾害的亲历者,从受灾群众的身份角色,整装出发,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参与到灾后的重建工作中,不仅是社区硬件环境的重建,更有灾区群众心灵的重建。这批灾后社工队的队员们,这是多么勇敢的选择!

而我作为督导,却是真正的“外来者”。我第一次知道了“浚县王庄”这个地名,可以在百度上查找出它的地理位置、行政概况、人口经济环境等信息,然而我对当地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一无所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督导中分享的一些方法技巧在当地工作中的适用性。线上督导的形式,隔不了两地信息经验的交流传递,但督导对在地服务的有效推进,是有赖于团队成员对社区情况的熟悉、工作进度的把握、进程中问题的发掘、督导需求的明确,以上让督导收悉再结合到督导内容上,才能让这段督导关系朝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同行协同力量

社会工作的督导有行政、教育与支持三大功能。本次的督导更像是一种咨询式的督导,在明确的督导期限内,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议题进行讨论,提供经验方法协助团队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督导的时间及与团队的紧密性都是有限的,但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督导机制的设定,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为了河南灾后社工服务开展的质量保障,另一方面是对服务队员的专业与情感支持。当一线灾区开展服务的队员们遇到困难、感到疑惑、迷茫;情绪消极、无力时,有督导在背后能帮助他们解开迷惑、排解压力,感受到被支撑的力量。

担任河南灾后社工的督导只有短暂一个多月的时间,共开展了5次的线上督导,参与了3次项目的会议。时间匆匆,非常感谢中社联及汇聚(广东)的平台,让我能以督导的身份,与河南灾后社工服务队协同参与到河南灾后的重建工作,线上督导的形式与过程也让自己对灾后社工服务的开展及督导方式都有新的思路与思考。

(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供稿)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