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塞尔维亚朋友解难——长春社工邹儒飞的抗疫故事

唐天正 2022-04-25 10:1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长春市爆发大规模新冠疫情以来,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社工师邹儒飞完成了前期防疫一线的任务后转为了居家线上办公。随着疫情愈发严峻,居民生活保障陷入困境,一时间“长春蔬菜包”也成为了热词。抢购中小邹在社区微信群内发现了一点“特殊状况”,其中有一位邻居使用英语翻译功能打字进行交流。小邹凭借社工的职业嗅觉,他察觉到这位特殊邻居可能是遇到了难题。

长春市爆发大规模新冠疫情以来,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社工师邹儒飞完成了前期防疫一线的任务后转为了居家线上办公。随着疫情愈发严峻,居民生活保障陷入困境,一时间“长春蔬菜包”也成为了热词。抢购中小邹在社区微信群内发现了一点“特殊状况”,其中有一位邻居使用英语翻译功能打字进行交流。小邹凭借社工的职业嗅觉,他察觉到这位特殊邻居可能是遇到了难题。

在协助大家取送蔬菜包的时候,小邹主动通过微信与其建立了联系,并介绍自己的社工身份,表达了有意提供帮助的态度。通过交流得知,此人为塞尔维亚人C某,这段时间让这位塞国友人头疼的事情还真不少。在疫情封控期间,由于各类通知较多,经常变化,她无法及时理解具体内容,对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存在质疑。封闭后生活物资短缺,抢购各类物品难以清楚了解内容。由于她语言不通,不能很好了解订单调整或取消的原因,觉得物品价格和配送时间不合理。同时也了解到,她2017年来到中国长春从事英语教育工作,任职于朝阳区某教培机构,因当时所在单位降低工资待遇,延长工作时间,她心存不满。辞职后到另一机构工作又受到政府“双减”政策影响,此时又因防疫要求长期居家封闭。近几年的一系列不悦经历,加之异国他乡独居在家,缺少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这让她对有关政策和防控措施产生了不理解,偶尔会在小区微信群内有所抱怨,内心较为烦躁,并觉得自己有“恐慌症”。

针对此情况,小邹按照社工服务思路,优先从最急需的困难开始着手解决,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首先,对于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的通知逐一进行翻译告知,让她清楚了解今天的检测内容是什么,在哪里检测,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让她明白每次采用不同方式背后的政策目的是什么。其次,针对其欧洲的饮食习惯,将适宜的团购群进行推送,分享各类蔬菜包、粮油包、水果包的抢购信息,逐一解释具体团购物品的价格、重量和配送时间,减少误会的产生。再次,上门为她安装抗原试剂投放盒,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接触,并不断提示采购食品的消毒方法和分享食材料理攻略。最后,对网上流传的断章取义和扭曲事实的文章和视频进行逐一澄清,还原事实,不断增强她对政策的理解和对政府防疫战决胜的信心。

随着社工的关心和引导,C某对社工服务有了更多的认可,焦躁情绪得以舒缓。她对于每天的各类通知开始逐渐不再排斥,也开始关注各项利好的新闻并经常与小邹分享信息,同时会主动分享家里的生活物资。例如在饮用水和蔬菜紧缺的时候,还会通过社工告诉邻居自己有多余的物资可以帮助其他人,也会将自己看到的团购信息分享给其他人,开始主动分担起邻里生活压力。她说到“我们塞尔维亚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热心的,喜欢帮助人”。随着居家生活节奏逐步适应,她的心情也好起来了,开始对解封充满了信心。她表示自己也与长春居民一样,相信政府,配合“大白”,共同等到胜利时的春暖花开。

在后续工作中,社工小邹会不断跟进现有服务直至本轮疫情结束。沟通中她曾提到想在年中换一份新工作,社工小邹告诉她将发挥社工站的本地资源优势,视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疫情之下,社工角色作用发挥更印证了“细微之处见真情,别样服务更走心”,也见证了中塞两国人民的友好国际情谊。

社工小邹名叫邹儒飞,系吉林省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2013年,毕业后就到了社工行业发展前沿的深圳市,从一线社工做到了机构负责人。2016年,他应共青团吉林省委的征召,放弃了良好的工资待遇和成熟的工作环境,毅然返回长春投身家乡的社工发展。先后获得“长春市社会工作者标兵”“中国百名社工人物”等荣誉。

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供稿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