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服务奉献社会
万桂新夫妇和婆婆
进出门必须有礼貌地向老人打招呼、时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老人的身心健康……红谷滩区银都社区万桂新家里,通过一系列家规,规范了孩子们的言行,也让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尊重和满足。
立家训育家风
家庭和谐友爱
近日,记者来到万桂新家里,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房间,摆放整齐的家具。在与之交谈中,她话语朴素,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万桂新的婆婆和二女儿安然也在家。婆婆杨玉珍今年85岁,头发虽然花白,也掩饰不了其乐观的心态。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万桂新夫妻二人的父辈分别是抗日和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在父辈红色基因传承教导下,两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非常积极进取。“我爱人安文星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但是他每次出差前都会向他母亲报备出差的地方,出差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房间里,并聊上几句。”万桂新说,婆婆年纪越来越大,但是他们觉得婆婆的性格越来越可爱了,因此,在婆婆对他们有要求的时候,他们都会尽力为其达成。
万桂新说,夫妻俩的父辈都教导他们要与人为善,要相互尊重,要有理有节遵纪守法,勤于思考爱学习,多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事情。万桂新和丈夫安文星一起传承父辈们的红色基因,不断摸索家庭的教育模式,他们制定了家规。家规有:进门出门必须有礼貌地向老人打招呼,早起晚睡前先和老人说说家常,老人不落坐饭桌不开席,未经老人首肯晚辈不提前下桌,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孩子提出的需求认真听取并耐心沟通,夫妻俩有事说清楚,有不同意见禁止冷嘲热讽必须清晰表达,一方有情绪时另一方主动礼让。
万桂新家庭通过一系列的家规,规范了孩子们的言行,也让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尊重和满足,看到老人幸福的笑容,万桂新夫妻俩也很欣慰。在万桂新夫妻俩的教导下,两个孩子一个在读研究生,一个在读本科。姐妹俩互帮互助,和谐友爱,齐头并进向更高的理想目标前进。
从事社会工作14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和服务身边有需要的群众,万桂新自学了心理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家庭中,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志愿服务中。万桂新介绍说,2012年,一次偶然的百里健行让她成为了应急救援志愿者。2013年3月,她成为红谷滩区凤凰家园社区负责人,当时该社区居住了100多户残障家庭。面对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她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在她的联系下,社区引进了南昌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协会、慈善义工协会,2015年开展集中式志愿服务67次。
为了解决外来团队不能时时服务社区,很难解决困难群众应急需求的问题,2015年,万桂新捐赠3万元创建了凤凰家园志愿服务社,在社区建立长期服务基地,发动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大大加强了邻里和谐,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多年来,她充分挖掘社会志愿服务资源,持续服务广大弱势群体。2017年2月注册成立红谷滩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孵化多家社会组织,落地实施多个公益项目,组织开展社会组织进社区义务修理、便民理发、应急知识讲座、家庭教育咨询等公益服务。对于自己热爱的公益事业,万桂新总是充满激情,从事社会工作14年以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00小时。
万桂新的二女儿安然告诉记者,她非常佩服万桂新,能坚持做公益事业这么多年,非常伟大。在万桂新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安然有时间也会跟着万桂新出去做公益。上了大学后,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安然在一家门店做实习生,提前体验社会,书写奋斗的青春。 (记者 李海燕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