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程线
我依然记得,2013年1月我进入社工行业,应聘的是社区行政岗。面试那天的人事部小姐姐问了我3个问题。因为我是非社工专业出身,当时对社工的知识仅仅是从网络中了解的,可想而知这3个问题把我脑袋都掏空了。
当面试结束时,总干事刚好走进来,为我泡了一杯茶,对我说了几句话,大意是:好好干,社工是用心的工作,只要用心就能行。其实当时我并不懂,只是回应式地点点头。后来,我开始有点明白话中的含义了。
2、一个新世界
进社区中心的第一天是可怕的大扫除,我依然记得中心里那股灰尘和蟑螂的味道,还有旁边那条楼梯里昏暗的灯光。在打扫着那条昏暗的楼梯时,我幻想着以后踏上“社工”之路的我会是怎么样的。
当时的中心主任可以说是“拼命三郎”——一个大我几岁长得瘦瘦小小的女生,早上我8:30到中心时,很多时候都能看到她已经坐在电脑前工作了。电脑旁边会放着她的早餐,有时是一碗粥,有时是一杯豆浆,大多数早餐会在电脑旁边呆到下班,然后被丢进垃圾桶里。跟着她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真的懂了很多、当时觉得很不得了的东西,我知道了活动方案、计划书、外展活动……很多第一次接触的专业词汇和工作,还有那只能意会的使命感、责任感。
3、从解释开始接触
后来的几年里,我修读了社工专业的课程,考了助理社工师,成为了一名真真正正的持证社工。在社工领域里,我属于社区社工的范畴,开展工作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义工”。解释“义工与社工的区别”,打开“什么是社工”的话题都是家常便饭。我想,和我第一次接触的居民,大多都会先听到我嘴里蹦跶出来的“什么是社工”的解说后才慢慢认识到我,就像是我的一个标志性“广告词”。
4、社区陪伴者
社区开展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套餐:活动、小组、个案……很多人都不清楚我们社工工作的意义,觉得我们只是搞活动的,只是在完成指标量,其实这是对我们的误解。作为一名社区社工,我会说,我们社工在社区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最终点是“社区营造”。社区社工在社区开展工作,一会是活动组织者,一会是资源链接者,一会是协助者……总而言之,社区社工就是社区的陪伴者——一个提供好活动、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一起面对困境、走向平稳和制造共同回忆的陪伴者。在社区里,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简单的痕迹,而是社区居民能够共同回味的难忘记忆。
5、用什么来总结
无论是“非专业——专业”、“行政——主任”,还是“2013——2019”、“2900——5800”,无论是文字还是现实的数字,用这些来标识我,都太过于简单和表面。我没有办法用只言片语来表达作为一名社工、一名社区社工的情怀,也想不到贴切合适的词来总结这6年来我在这个行业里的心情,这可能是因为里面夹杂着太多无处安放的感性……
我知道我这6年的社工之路,不仅仅是这几行字的内容,也不会在停笔后结束,还有很多的感受,潜行于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