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阳阳:医路奔跑的“80后”社工

唐天正 2017-04-27 10:1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宫阳阳,“80后”硕士,社会工作师,就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现任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委员......这一连串的头衔无一不实实在在地昭示着,宫阳阳正满怀激情与担当,风风火火行进在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的路上。

宫阳阳:医路奔跑的“80后”社工

身高准1.80的漂亮女生,“80后”硕士,社会工作师,就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现任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委员......这一连串的头衔无一不实实在在地昭示着,宫阳阳正满怀激情与担当,风风火火行进在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的路上。

一、实习带教定初心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宫阳阳大学期间就曾跟随导师围绕癌症群体、农村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残疾群众、空巢老人等开展调研,提供专业服务,“助人自助”的理念已根植于她的心中。2012年,吉林省内首个“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揭牌成立,通过“校医合作”模式提升医务社工队伍专业水平。宫阳阳作为首批实习生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这是她初次走进医务社工,一方面,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讲座形式在医护人员中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弘扬助人精神;另一方面,她刻苦学习医务知识,通过病房探访,对肿瘤患者进行需求评估,开展相关服务。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打下了宫阳阳的医务社工的实践基础。在以后的几年间,她逐步制定出一套医务社工的实习带教方法,从“单向授课”到“双向互动”,从案例分析到实务操作,指导了来自省内7所高校的30余名社工专业学生顺利完成实践,也奠定了自身医务社工行的成长之基。

二、带着深情挚爱上路

楠楠是宫阳阳的第一例个案服务对象,她生出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勤劳本分,家中有一个6岁的弟弟。这本应是个幸福的4口之家,却因弟弟的先天性心脏病和楠楠的脑瘤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初识楠楠,宫阳阳发现在她的身上少了同龄人的朝气,多了不应有的忧郁。楠楠的妈妈也常常望着睡着的孩子暗自抹泪。了解情况后,宫阳阳带领志愿者来到楠楠的床前,陪她画画、聊天、做手工、讲故事,邀请母女俩参加病房的小组活动,楠楠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11月的长春,气温已低至零度,她们却还穿着单薄的衣衫,刘大姐看着孩子一脸歉疚:“这两个孩子跟着俺们啥福也没享到,连件像样衣服都没穿过。”为此,宫阳阳在同事们中发起了一场募集过冬衣物的活动,来自各科室医护人员的过冬衣物迅即送来。宫阳阳还联络了长春某爱心组织,通过义卖报纸募集了近万元的善款。在征得楠楠一家人同意后,她又联系了省内知名媒体进行了报道,5万余元的款物为这个家庭带去了温暖与希望。4年过去了,姐弟俩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了让弱者得到帮扶与救治,宫阳阳所在医院探索形成了“社工+义工+医护人员+患者”的四方联动服务模式。作为先行者之一,宫阳阳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病房探访。她的一摞笔记本里,详实记录着受访者的状况;她的录音笔中,精准存储着原始语音片段。5年时光,数百份记录书写着服务对象的改变。个案辅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进医患交流,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小组工作:开展“绘画治疗”、“催眠治疗”、“园艺治疗”、“音乐治疗”等活动;整合资源:与社会团体、公益慈善组织建立联系,为贫困患者爱心义卖,为住院患者庆生,圆患癌女孩“设计师”之梦,联合各临床科室开展病房演出、“观影俱乐部”、“正能量讲堂”、“微笑手工坊”等二十余项特色主题活动……汗水的背后是每一位患者发自内心的笑容,更是宫阳阳对社工梦想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正是她这种孜孜不倦的坚持,才使得吉大一院“社工+义工+医护人员+患者”的服务模式日臻完善。

三、依托项目放大专业之光

为尽快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尝试走项目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社会化发展道路,宫阳阳满腔热情地参与了所在单位的一系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14年,她参加了神华公益基金会“神华——爱心行动”社工科研及服务项目,救助吉林省城乡贫困家庭中0-14周岁的白血病患儿;2013年和2015年,她参加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为长春市及周边乡镇的贫困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支持;2016年,她参加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医路同行”空巢老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吉林省民政厅福彩公益金支持的“医路相伴”贫困肿瘤患者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本院和周边社区提供服务。

作为“神华——爱心行动”与“医路同行”项目的主要管理者,宫阳阳倚重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的资源优势,凭借吉大一院的品牌优势,依托医院所在街道及周边社区的场域优势,与来自省内8所高校、1家社工机构的50余名团队成员历时两年,开展个人辅导400人,小组工作200节,社区活动10场,使1600余人直接受益,累计服务超过3000人次,还重点协助近100名白血病患儿、1500余名空巢老人诊疗、适应、康复。项目结束后,由她担任副主编的吉林省内首部医务社会工作项目示范文集——《医路同行》正式出版发行。该文集不仅为提升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实务水平提供借鉴,更让社会各界了解与认识这项工作,丰富了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内涵。可以说宫阳阳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路同行”项目、为全体服务对象和社工同仁们献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四、向着新的目标再出发

实践中的宫阳阳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做好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患者、家庭、医疗机构乃至全社会意义重大。她时常憧憬“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的蓬勃景象,胸怀着将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推广至更多医疗机构的目标进而矢志追求。几年来,她撰写了50余篇医务社会工作的活动稿件、科普文章,发布至各网络平台。在担任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期间,她积极整合高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媒体资源,面向各级医疗机构、高校开展相关多场公益培训,定期组织各单位开展经验交流。对于尚未开展该项工作的医疗机构,宫阳阳主动联络,用数据与案例说话,帮助其了解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处于探索阶段的医疗机构,宫阳阳更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将成功与失败经验尽数分享,获得了各机构同仁的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名“80后”社工,她的身上既有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勤奋,也具备了一名骨干社工应有的开朗、睿智与成熟。在她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专业委员会已吸纳了包含高校、医疗机构、社工机构在内的32家单位、59位专业带头人及骨干加入,共同朝向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发展的目标奋进。

(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供稿)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