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工的梦想
“社工”,和标准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不同,是居民们对社区专职工作者最亲切的简称。这些社区专职工作者们大多年轻、有学历,他们策划服务项目、参加培训、组织合唱团、到居民中宣传……虽越来越忙,但有声有色,他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也会帮助越来越多的人。
董国平
郭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用来形容社区工作再贴切不过。小巷子、老院子,街坊邻居、乡里乡亲,包罗万象的事情在社区里都可了解到,用时下年轻人口中的热词来形容,就是“涨姿势”。
“这工作实在是考验人的情商,也锻炼人的智商。”西安市碑林区环南路社区的郭苗说:“原来东壕村那块地,现在征地改建后新建了居民楼,有户居民就在院子里养鸡,鸡笼子、鸡屎明眼的地方就能看见。最近也不知道养鸡的居民把鸡屎收拾了没,鸡笼规整了没。”就是这样,郭苗也乐此不疲,对未来的工作有很多设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实现,让这份工作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社区舞台上演绎青春故事
董国平:我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就是能有专门的社区委员会,多加入些专业工作者,这样个人的才能会充分施展,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也会更加顺畅。
在浙江当老师的师妹问董国平:“师姐,你现在做什么工作?”董国平答道:“我是新时代的居委会大妈。”小侄女问她干什么工作,她笑着说:“我包包子、包饺子呀。”
“虽然有点自嘲的成分,但我还是很热爱自己这份工作。”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东元路物流社区工作者董国平这样说。这时,距离她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五年了。
出生于1984年的她2011年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专业是课程与教学论。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山西姑娘考上了西安市的大学生村官,开始在辛家庙社区(后更名为广安社区)干起了社区工作。
“说是心理没有落差,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和公务员、教师、企事业单位的同学聚会时,所谈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刚开始上班时,不会说方言,自己也很难揣度语气轻重,往社区特殊居民家里打个电话都觉得有些胆怯。”
在董国平工作的东元路物流社区,有20多个老人中午要来居家养老服务站吃饭,只有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忙不过来。董国平他们周一要手擀面、周二米饭、周三全体上阵包包子,周四包花卷,周五挽起袖子包饺子。看着老人们吃上热乎的饭,社区工作者才心满意足地拍拍袖子,回家给自家做饭。
有位86岁的龚姓空巢老人,是交大一附院的退休职工。他不会使用电脑,但喜欢写作,便常来找董国平请她打字、为他读报,聊天。在频繁的交流中,董国平也似乎成了老人的女儿。2016年6月,董国平因工作原因调入东元路物流社区工作后,一天,龚姓老人专门前来看她,对她的工作环境倒是十分满意。“我真的挺感动的,自己的工作受到别人的认可,感觉真好!”
2014年,董国平考上了社区专职工作者,2015年度获西安市未央区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考过了中级社会工作师,她在专职社区工作者的道路上也渐行渐远。“社区的工作很繁琐,说白了就是为百姓提供日常便利和更丰富的业余生活。独生子女证、居住证明、医保、低保等都要在社区一张张开出。”
2014年4月,西安的社区工作经费从每年3.5万元提高到20万元。董国平也参与了项目申请、实施的具体工作。2016年,东元路物流社区申报了志愿活动,关爱帮扶、环境卫生、社区宣传等项目,每年要举办几十次活动。这时,董国平读研期间所练就的组织和规划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在一年的工作总结中,董国平这样写道:“社区是个大舞台,想怎么演绎故事都可以;社区是个大染缸,想染成怎样的自己也都有可能。”现在,董国平每月的工资和补贴,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的有3000多。“感觉这样的待遇也不错,不影响工作还能顾家,挺好的。只要每天工作很开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
“社区工作者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是个必然的趋势。我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就是能有专门的社区委员会,多加入些专业工作者,这样个人的才能会充分施展,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也会更加顺畅。”董国平说。
在这里成为开拓者
梁晓:新成立的社区还有很多地方不成熟,是一块待开垦的土地。我还有太多的想法没有实现,这里有无限可能,我也想在这里好好开拓。
“梁晓,你还真成了居委会大妈!”这是梁晓的朋友跟他说的最多的话。“在身边的朋友们看来,我在社区就是管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他们也常认为我从事了带有女性特质的工作。不过,也算他们说对了一半,这里确实需要耐心和聆听。”梁晓幽默地谈起自己的这份工作。
“小梁办事有条理,人沉稳,很多问题上想得长远,干活儿麻利也细心。当然,还是个文艺人才。”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浐灞半岛社区主任张剑萍认真地谈起他眼中的梁晓。
2011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2014年5月来到浐灞半岛社区,2014年底参加社区统一招录考试成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016年拿到初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这是梁晓的社区工作轨迹,也是他自身的一步步积淀。初见梁晓时,他显得略微紧张,说起自身情况时没有多余的一个字。然而,聊起社区工作和社区里的人时,总需要搬出“别急,还有、还有”不断补充。
2014年刚来浐灞半岛社区的梁晓,工作的第二个礼拜就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梁晓回忆,当时是一个在陕西经商的孙姓山东户籍人来社区办理医保,那天恰好是他在大厅办业务。外来人口需提供长期劳动关系证明、停保缴费证明等资料,“居民觉得太麻烦了,在短时间内弄不来材料,就非要我给他办。他火气挺大的,在大厅里说话声音也很大。”梁晓说,“平时还没谁对我凶这么大声,自己也完全没思想准备,心里一愣,然后淡定着耐着性子听他抱怨完,再耐心地讲一遍政策,安抚一下。”
时隔两年,梁晓说,这件事后他心里的确产生了落差,也一改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也多亏这件事让他考虑到,社区里的这些人和事不能再以简单的方式来对待,需要重视每一种情况,也需要畅通交流渠道。“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我就真正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当做一份事业。”
从此,社区的QQ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运营,“金秋合唱团”成立,社区第二办公室常态化,楼栋长制度施行,一系列新的方式为浐灞半岛社区居民办事和交流拓宽了平台。“我们经办的手续、盖的章子,这些普通的事,在居民头上却是大事,我们怎能马虎。”梁晓说。
策划服务项目、参加培训、组织合唱团、到居民中宣传……来社区两年多的时间,梁晓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忙。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人们对社区的依存度愈来愈高,社区工作难度增加,需要技巧也需要技术,专职的社区工作人员至关重要。“比如,刚才说的‘社区第二办公室’就运行在小区里面,我最近还在想怎么解决居民‘买菜难’的事情。”梁晓说,“浐灞半岛社区情况比较特殊,我们是2013年底才成立,这样新成立的社区还有很多地方不成熟,是一块待开垦的土地。我还有太多的想法没有实现,这里有无限可能,我也想在这里好好开拓。”
一份值得深耕的工作
郭苗: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要是有社会组织办一些针对独居、孩子、心理疏导等专项活动,我十分愿意参与。我希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专业。
2013年9月来到西安市碑林区环南路社区,当时24岁的郭苗开始适应社区工作,拿着每月1200元的工资。然而,在今天的郭苗看来,如果把生活比作画卷的话,当初的这一笔该是浓墨重彩的才对。“这是一个越干越来劲,越干越爱的岗位。”郭苗说。
从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社区工作,接着通过考试成为专职的社区工作人员;从当初“对社区工作没有认识”,转变成今天得心应手地完成工作,在对社区工作逐渐升温的这些年,郭苗欣喜于自己的选择,也享受在这个岗位上深耕的过程。
环南路社区所辖范围内大都是西安城里的老旧小区、单位院子,邻里街坊的也都相对熟悉,同时,老年人居多也成为社区管理的重点、难点。老年人大都是替子女或者孙子来办事的,有的人还是拄拐杖来,看着让人心疼,一句“小郭,谢谢你啊。”就足以让郭苗开心好一阵子。“当然,冲突在所难免,是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会经历的事。拍桌子、大喊的人也见过,我有时也会有负面情绪,可另一方面是我又非常理解来办事的居民,反正最后是生气不起来,可能我本身就不爱吵架吧。”郭苗笑呵呵说道。
哪次社区活动没参与上,哪次重阳节的面条没赶上吃,居民有时都会向郭苗提起来,这些都是让郭苗快乐的事情。然而,与居民相处中也会有让郭苗犯难的情况。郭苗举例说,88号信箱的院子里,在居民楼后面有一层自建的房子供保洁员住,这里经常是废旧报纸、瓶子堆放在通道上,唯一的原因就是“卖破烂补贴家用”,这一点郭苗再明白不过,这些保洁员的生活状态郭苗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些我都了解,可我不得不跟他们多次沟通,告诉他们这样做有安全隐患,易引发火灾,让他们及时清扫。他们也有情绪,有人甚至会误解我,其实还挺委屈。”
社区工作人员帮居民办事,张罗社区活动,还要管社区环境。包饺子、刷树刷墙、爬高上低,都是样样精通,年轻人是这样,老骨干也同样。环南路社区主任邓菊梅在社区工作16年,把社区当自家里一样,要是在路上看见狗屎,就直接上去清理。这一简单的举动在郭苗和年轻的社区人员看来确是异常感动,他们似乎感觉到一种炽热的力量推着他们向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理解了郭苗对这份工作越来越喜爱的原因。
“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要是有社会组织办一些针对独居、孩子、心理疏导等专项活动,我十分愿意参与。我希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专业。”临别时,郭苗这样说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