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工白露:一位85后社工的一天

2016-05-09 09:37   中工网-工人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1985年出生的社工白露是云南妇产科医院的护士,一说话就爱微笑,轮休时候就会到昆明市西山区船房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做社工志愿者。

1985年出生的社工白露是云南妇产科医院的护士,一说话就爱微笑,轮休时候就会到昆明市西山区船房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做社工志愿者。

早晨8点30分,《工人日报》记者见到白露时,她手里正拿着一个笔记本。她今天要重点走访两位帮扶对象。“只有到服务对象家中,看他们的居住环境,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白露说。

9点30分,记者和白露来到小顾家。小顾家门前的菜店人来人往,这间门面是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三代四口人挤在后面2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3张床、2个柜子就是所有的家具。

白露发现,比起房子,读书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小顾是个孤僻叛逆的女孩,学习成绩不理想,父亲生病又让她缺了好一阵课,她放弃了中考。但爱画画的小顾通过了昆明市艺术学校的招生考试,却因没有文化考试成绩无法入学。

一听见外人进来,15岁的小顾一下把整个人都埋进了被子,有些精神障碍的顾叔叔呆坐在另一张床上。小顾的母亲一手扶住柜沿,一手撑住大腿吃力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啊,这些事又要麻烦你帮我们跑了。”

“帮助小顾实现读书梦想”,白露把这句话写在了工作计划上。

从小顾家出来等公交车时,白露从包里拿出《社会学的想像力》,“我不是学社工专业,虽说是兼职,但要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沟通很重要,而好的沟通能力需要不断学习,社工需要什么都懂一些,这样才能与服务对象有共同话题,平时要挤时间多看书。”

11点50分,记者和白露在街上买各种文具。“下周五,要和社区流动儿童搞安全讲座活动,要提前把奖品准备好。”白露边说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13点20分,白露到17岁的自闭精神病患者王小可(化名)家帮他做心理辅导,“他们最缺的不是药,而是关怀和爱。”白露说,“我每周都要来看小可两次。”

下午,王小可自告奋勇要和父母、白露一起去超市买日用品,这是他62岁的母亲20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小可连人都不见,和白露相处这三个月,他改变了很多。

16点30分,白露到船房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站,给刚放学的留守儿童做两个小时的课外兴趣辅导。活动结束后,她叫住一名7岁女孩,鼓励开导,孩子写下的愿望是“好想和父母在一起”,这让白露格外留心。“父母不在身边给留守儿童造成的情感缺失,对他们的学业、性格养成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社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孩子们走了,白露把桌椅收好,拿出笔记本记录今天的工作。“这样忙忙碌碌过了一天,心里特别开心。感觉有人需要我,内心特别充实。”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