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恺高新区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刘燕芬
“破土”象征着突破困境。——题记
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时光里,从东莞市首批妇联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到惠州市首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再到惠州仲恺高新区首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开展及服务模式的探索,就如一头“开荒牛”似的辛勤劳作,开拓出社工服务的一席之地,尝试推动着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哪怕只是一点微力。
今天,很多人都在关注社工这个角色可以做什么,做了什么,怎么做得更好的时候,我想分享作为社工的自我成长和那种陪伴他人成长的力量。
“破土”力量的初修炼
在从事妇联岗位社工时,进工厂开展“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
2012年,社工生涯第一站:东莞市企石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
未曾结婚,却在做家庭领域的社会工作,除了开亲子教育类、儿童成长类的活动和小组外,最有挑战的是我要跟进家庭暴力、夫妻矛盾、异地务工女性未婚先孕维权等类别的辅导个案,也是这样,我开始了一点一滴的磨炼,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社工。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妇联岗位上的一年半里,对于这句话感触最深。期间,见过和陪伴过好几个妇女的重生及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转变,他们或因为婚姻的不幸,或因为家庭照顾的不幸。而在这个不幸的过程中,社工若能陪伴一程,给与哪怕微小的力量,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便是这份职业独有的,给人以“破土”成长和冲出黑暗的力量。
在结束我社工生涯第一站时,我收到了不少服务对象的消息:“刘社工,最近还是这么忙吗?我现在到塘厦工作了,过得挺好的”;“刘社工,你要离开企石了,可以把你的电话号码留给我吗?我孙女说要打电话给你”……在珍惜和感恩与服务对象那段缘分的同时,更开心的是他们的成长,不管是在婚姻上的蜕变还是从被助者变成自助者。
深深地感悟到:社会工作者,陪伴已是一种很大的力量,学会陪伴,是入门的必修课。
“破土”力量的进阶
首届惠州社工宣传周主题宣传日
2014年,社工生涯第二站:深圳市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2014年,惠州市全面推动社工行业发展,探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建设点,同年3月,我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作为机构派驻惠州市惠阳区南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点的负责人,成为惠州市20名首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主管之一,负责统筹中心整体服务规划及实务工作的开展。
即使到现在,在广州、深圳、东莞这几个一二线城市,社会工作发展好些年,社工的知晓度尚且不是很高,就可以想象惠州社工服务全面启动之初,居民对社工认识和信任度有多高。年度服务之初,中心还面临场地建设进度缓慢的困难,同工们白天常往返于机构和服务点之间,深圳惠州两地奔波,开展前期的调研和宣传工作。进驻社区之后,与同工一起通过外展服务开展、入户家访,媒体联动等方式不断地提升社工和中心服务的知名度,齐心协力推动社工服务的宣传和服务品牌的建立,并成功链接当地电视台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做首次专题报道。这一年,无论是对自己的一线实务能力还是团队管理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和成长。
每每想起当初中心经过几天宣传才有两个孩子愿意来四点半课堂到后来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孩子申请服务的情形;在起初同工对活动招募不到服务对象参与的紧张到后来需要筛选报名人员的情形;在同工每次外展活动累趴说再也不折腾自己到下次还是屁颠屁颠忙前忙后筹备大型活动的情形……
我明白,社会工作又让我成长了,让我用自己的陪伴,与一个中心、一个团队共同成长,“破土”。
“破土”力量的凝聚
慈卫团队内部培训
2015年,社工生涯第三站:惠州仲恺高新区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2015年,慈卫在惠州成立的本土机构快速发展,作为片区负责人和督导,除了需要负责慈卫在惠州区域的全部项目的统筹及督导工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参与惠州仲恺高新区首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项目的实施和推动。担子的加码,随之而来的也是成长的加速度。一线同工实务工作的督导、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机构的人员招聘及安排、品牌建设及服务探索……一项项都在挑战着自己。而这时,陪伴是我能想到的最大力量,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陪伴自己,让自己陪伴同工,让同工陪伴机构一起努力进步,共同成长。而后知道,当遇到难题时、当无法突破专业瓶颈时,当工作压力大时、当行外人不理解自己时、当前行的道路不明朗时,来自同行者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和你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成为团队,凝聚成一份力量,相互扶持陪伴。
“破土”力量的展望
爱慈卫这个家庭,也爱着团队的每一个人
社会工作是一个有魅力和信念的行业,它能用希冀抵挡外界的浮躁,慢慢润软世人心灵,为社区带来活力,把邻里街坊互助,共乐和成长变成可能。从事社工越久,越能相信社会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无可取代的力量,来自于行业内部的自我成长及从业者的那种陪伴成长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服务对象,还体现在对我们自己的团队及同仁们,这一种内生的力量,足以“破土”。
常常在想,多年以后,当年的那些服务对象回想从前,我在他们的生命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大姐姐?老师?同伴?好人?小姑娘?一个曾经帮助过我们家的人?那个有一段时间常常会来我们家的客人?还是那个很好的社工?
其实,无论是什么角色,我们都在这些不同的角色当中陪伴了他们一段,获得了自我成长,也修炼和发展了社会工作的“破土”能力。
作者简介:刘燕芬,中级社工师,惠州仲恺高新区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副总干事、项目督导,惠州市初级督导。2012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先后在东莞和深圳从事社工专职工作,最终于2014年返回家乡惠州,致力于推动中华文明社区创建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本土化探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