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何理)
大家好,我是常教天伦万家社工何SIR,是一名负责家庭领域的社工,是一名常被同事说是一个还像一个小孩子的社工,是一名被小学生以为是一名高中生的社工,是一名爱开玩笑的社工。
主动加班?!
最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充实了,充实到想主动加班,这就是社工的工作。我相信很多行业都是不喜欢加班,尤其是被动加班,尽管“主动”加班,也是抱怨着加班。我常听我女朋友加班都是埋怨为主,埋怨客户为什么要踩着下班的点数才来,搞到她要处理完客户的数据才能下班。但我感觉在社工里,不太像有这回事,可能我是一线社工,跟主任的角色不同。一线社工加班,都是为了自己的“自我实现”而加班,就好比如一个人为了拼模型拼到凌晨两三点的感觉。不知道我这么说对不对,反正我是这么想的。特别是为了“暑期嘉年华”,为了“亲亲大自然”,为了“安全小卫士”的加班,根本没想过苦、累、想回家、想下班,那时候自己脑子里想的是,一定要做好检查,要确保万无一失。或许这是责任感在鞭笞我,也或许是自己的使命感那在鞭笞我,是哪个答案我不确定,但我确信的是那时候加班加得我心无杂念,尤其是为了亲亲大自然加班,加到七点多,忘记吃饭,可是也毫无怨言,甚至对于老妈对我晚回的担心,我也是开玩笑式的敷衍她,嗯,或许是我个人因素吧。
浅谈需求
新员工培训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培训,当我参加了“文书写作”这个主题培训的时候,虽然主讲人讲得一般,不生动,很简短,但我听着比自己在大学上课还认真。那时自己在想,这就是需求,因为我知道我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当人真的有这个需求的时候,嘴上虽然说不,但身体还是很老实。自己在想,或许服务对象也是这种想法,为什么一些爸爸妈妈听到天伦万家有这些活动就想来参加,根本不打算收获什么?不知道是这些父母太“单纯”还是太信任我们,反正把孩子扔到天伦万家的活动,准不会坏。尤其是在开展“亲亲大自然”亲子定向寻宝之前,我逐一打电话通知家长的时候,他们第一个问题不是“能收获什么”,而是“一定要陪孩子吗”。第二问题才是“这个活动是如何的形式”。随后,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一些家长告诉我,让孩子参与天伦万家的活动,只是不想让孩子总是呆在家里而已。我不清楚其余两位拍档怎么看待“常教居民需要亲子互动活动”的原因,但我觉得,需要亲子互动游戏的原因是想让家长在参与“开发”孩子这个游戏的过程,需要暂停一下回顾游戏历程。
“开发游戏”?
或许“‘开发’孩子这个游戏”这个说法说得很不正经,但这里确实表明了何sir认为家长教育孩子应有的心态。何sir先说“开发”二字,家长很多时候都很喜欢和别人的孩子比来比去,所以网友常笑侃“别人家的孩子”是孩子成长最大的敌人。想要孩子成为哪样哪样的人,何sir认为,这不叫开发,这叫塑造。而开发与塑造的区别在于,开发是利用小孩自身的优势,他自身有什么资源而进行教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拥有其他老师所没有的接触孩子的便利,“一对一教导”、“个性教导”是很合适家长使用的。话虽然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父母有一些细节确实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控制”他,而不是在“开发”他。比如父母认为孩子不值得这么做,所以不让孩子去做的事情。举一个例子,孩子为了某些事情哭,打闹,甚至自残。很多人认为,这值得吗?有必要做得这么绝吗?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看确实不值的,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孩子不是傻瓜,再天真浪漫也不会去死,通过一些激烈的行动来向父母表达,这代表某件事对孩子而言很重要。这时,综合理性上的考虑还是孩子情感上的考虑,做出满足两个考虑的抉择,便是“开发”孩子的重点。
再说“游戏”二字,“游戏”有三大特征:第一,玩的时候尽管遇到再大的困难玩家也不想放弃;第二,在游戏中一旦有收获会及时收到反馈;第三是游戏具有社交性。第一特征和第三特征在教养孩子中很容易体现,父母不想放弃自己的孩子,父母每天都在和孩子“社交”。何sir认为,第二个特征也适用于教养孩子的过程。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没能带给家长一些成就感的话,那么家长也很难继续有动力去带孩子,甚至会选择逃避。尤其是老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比的时候,会更有拿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虽然家长这么做的目的是怕孩子长大后输给别人,但南方地区适合种水稻,北方地区适合种小麦,因小孩子的个性而“开发”,才不至于家长在“游戏”中感到沮丧。
以上仅仅是几个月工作下来的小感悟,说得有点唠叨,有点痞,但确实是真实感受,坦诚的与大家分享,很感谢读者能够包容我的稚嫩,听完我的碎碎念。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