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党员社工:用亲情服务居民

2014-07-14 09:57   新华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邵普,尽管他只是社区一名普通社工,可居民们都说,邵普就是他们的“小棉袄”,有他贴心关照,他们心里开心,日脚过得舒坦。

扬名街道80后党员社工:用亲情服务居民

赵怀忠

在无锡市南长区扬名街道芦二社区广场,无论是早晨居民锻炼身体,还是晚上休闲纳凉,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居民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自然地聊到一个年轻人——邵普,尽管他只是社区一名普通社工,可居民们都说,邵普就是他们的“小棉袄”,有他贴心关照,他们心里开心,日脚过得舒坦。

居民们之所以走到哪里,都会把有关邵普的话题带到哪里,那是因为这四年多来,邵普用亲人般的温情贴心服务居民,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点滴,都让他们念念不忘。

今年6月的一天傍晚,在聋哑居民杨鸣(化名)一阵慌乱的手势比划和急切的声音嚷嚷后,邵普还没来得及问上一句话,就被杨鸣拉着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他家。原来,整个小区在停电恢复供电后,杨鸣家因电闸跳闸没能通电。杨鸣和身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的母亲鲍老太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想到了社工邵普。邵普在帮他们修好电闸后,临走前,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到了鲍老太的手机里,并再三叮嘱:“以后有事就直接打我电话,不用再去跑着找我了”

其实,在这件事之前,鲍老太母子就视邵普为亲人了。鲍老太是农村人,从小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变形。嫁到无锡后,与老公育有一儿一女,但老公不幸早逝,儿子小时因重病导致聋哑,同时患有智障,一家多残使得她家的生活非常窘迫。女儿出嫁后,母子俩的日常生活更成了难题。负责社区民政工作的邵普得知这一情况后,除了按照政策,积极帮母子俩申请办理了低保,还坚持每天雷打不动到鲍老太家走访探望,嘘寒问暖,日复一日如家人般对待。鲍老太说,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盼望着邵普能够到家里来,和他拉拉家常,说说女儿女婿的孝顺温情。“现在,邵普就是我的主心骨,离我最近也与我最亲。”说起邵普,平常话不多的鲍老太就打开了话匣子。

芦二社区是老新村,社区里老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事情繁琐杂乱。87年出身的邵普性情温和、办事稳重,他待人接物有着80后少有的耐心、热情和细致。邵普常说,在这样一个社区工作,每时每刻,他都要让自己身体和思想总有一个“在路上”,唯有这样,他心里才会踏实。每天,当完成服务大厅工作后,无论多晚,他都会到社区广场走一走、看一看,与那里的老人扯扯家常,问问需求、解解困惑。碰到老人喊上一声“阿公”、“阿婆”,走时再道上一声“再会”,“小心”,老人们说:“邵普关心我们就象自家孙儿般亲切,那可真是一个贴心温暖!”

芦二社区不仅老人多,空巢老人也多。孤独、无助往往成为他们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主旋律,而邵普总是想方设法给这些主旋律配上更多动人的音符。去年3月,小区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斯阿婆在家不慎摔跤导致脑溢血中风。老人被社区及时送至医院治疗好转后,却坚持不肯住在医院疗养,执意要回家。由于身体还没有康复,老人每天只能躺在床上。邵普担心老人的日常饮食,每天都精心准备好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里。就是下班回家后,家里有好吃的,他也不忘带上一份送给老人。2个月后,斯阿婆终于能下地走动了,走到哪里,她就逢人便夸:“遇到邵普这个好孩子,真是我的福气。我这把老骨头,全是孩子帮我捡回来的。”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居住在同一栋楼的一二楼两户三位空巢老人因为神经衰弱和宗教信仰不同,经常为琐事争吵不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邵普都不厌其烦地上门帮助调解。有时劝不动,说服不了,他就慢慢去哄,这边用佛理哄完一方,那边再用圣经哄哄另一方,苦口婆心,直到三位老人破涕为笑。

从2009年10月进入社区工作到现在已有四个多年头了,四年来,尽管社区工作岗位有所变动,但邵普对居民的这份亲情和热诚却从未改变。邵普说:“看到居民们有什么烦心事喜欢找我说,有什么需要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我,我觉得这是他们对我们社工的信任,为了这份信任,我更该努力把工作做好,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开心,不然,我就会有愧疚感。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