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深圳援疆女社工收获“缘”疆爱情

张涵玥 2014-03-10 10:17   深圳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由于参与“深喀1+1”互助计划,85后深圳女社工杨燕与喀什这座城市结下深深的缘分。她不仅在援疆中收获了事业,还收获了一位新疆小伙子的爱情,为深圳、喀什10年缘分添了浪漫一笔。

援疆女社工收获“缘”疆爱情 - 中国社工时报 -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 

杨燕和张军的婚纱照特意选择在喀什古城、胡杨林和塔县边界上拍摄。

由于参与“深喀1+1”互助计划,85后深圳女社工杨燕与喀什这座城市结下深深的缘分。她不仅在援疆中收获了事业,还收获了一位新疆小伙子的爱情,为深圳、喀什10年缘分添了浪漫一笔。俩人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定格在这片他们挥洒了青春和激情的北国热土上。

杨燕说现在自己已经拥有强大内心和定力去肩负社工的责任,从他人生命体验中观摩自己内心,再由内而外生发出积极正面的力量,去引导别人,“尽我所能,帮助他人。”

喀什是古老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深圳因对口援疆与这座历史悠久的西域古城结缘,85后深圳女社工杨燕也与喀什这座城市结下深深的缘分,在援疆中收获了事业和一位新疆小伙子的爱情,深圳姑娘情定喀什的爱情故事为深圳、喀什10年缘分写下浪漫一笔。

并肩开展“深喀1+1”互助计划

杨燕记得,2011年6月15日傍晚,初夏的喀什空气中升腾着一股北国特有的干冽气味,杨燕说那是兴奋与期待的味道。26岁满腔热情的她与另外5名援疆社工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西域土地上。

杨燕的工作项目是“深喀1+1”互助计划,促进深圳和喀什100个家庭结对帮扶,让两地家庭交流沟通。

在项目开展的常规工作中,杨燕和当地一位叫张军的男孩要一遍又一遍地走访探寻、入户调查,“喀什大小学校走了好几遍,不少特殊家庭也要经常走访。”杨燕要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惯,张军成了她获取信息的可靠来源,“走家入户中,他总是和我在一起。” 有时要翻雪山攀悬崖才能到达受助者家中,恶劣的环境阻挡了社工们的前进步伐。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杨燕心里都很难受。谈及在喀什当社工的感受,杨燕说工作很充实,环境也简单,杨燕和张军每天朝夕相对,可能就是这种平淡和真实,两人工作上的情谊和生活中的感情都在慢慢积累、融合。爱的脚步,往往这样悄无声息,给人惊喜。

全力帮助喀什失学孩子

喀什地处西域边陲,文化教育水平不高,许多孩子渴望学习,帕米尔高原上的孩子更是如此。杨燕记得那些渴望的眼神。

当地生活虽然艰难,但人人都努力向上,试图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更美好的生活。喀什的一个小男孩跟爷爷奶奶生活,靠爷爷奶奶捡垃圾为生。爷爷去世后奶奶被家人接走,男孩独自靠捡破烂维持生活。杨燕说小男孩领她到垃圾存放的小黑屋,面对满屋纸皮纸箱,小男孩许下心愿:希望一屋子的纸皮能卖钱买馕吃。看着孩子祈盼的目光,杨燕难过得掉下眼泪。在杨燕的帮助下,小男孩被接到福利院生活。但杨燕仍然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帮到更多人。”在喀什地区还有很多像这个小男孩一样孤苦无依的儿童,他们为了能继续学习和生活,边拾垃圾边学习。

喀什见证缘定古城

张军会说一口流利维吾尔族语言,还是个热心肠,经常被杨燕拉去充当司机、翻译兼保镖。工作初期一切都很艰难,对当地环境和语言十分陌生的杨燕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走街串巷的杨燕从学校和社区开始,慢慢前行,不断摸索,喀什遍布杨燕和张军的足迹,见证了两人感情升温的热度。张军回忆起喀什的岁月,虽然艰难,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一股混杂着甜蜜和忧伤的感觉在心头。”杨燕很怀念喀什老城,老城中有无数古巷,蜿蜒曲折像身处迷宫,“每一堵斑驳的黄墙,都在诉说历史的沧桑。”

将青春和激情抛洒在喀什热土

2011年12月杨燕结束工作回到深圳,那片已倾注了她无数心血的西域让她无法释怀。为了让张军能安心工作,也为了自己的事业有后续发展,杨燕提出了延期一年的申请。

2012年1月,她从南国深圳又来到她热爱与奋斗过的新疆,2012年6月20日,两人在张军的家乡——哈密领取了结婚证。杨燕很感恩生活,感恩生活带给自己的美好,从南方家园,到北方疆土,几千公里路程,牵起了两人的一线姻缘。

新疆的景色美极了,杨燕感慨道,为了留住绝美的风光,也为了纪念两人相知相识、缘定喀什的美好,杨燕和张军两人一手策划了婚纱照的自助拍摄,请了深圳摄影师朋友来新疆掌镜,在喀什古城、胡杨林和塔县边界上,两人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定格在这片他们挥洒了青春和激情的北国热土上。喀什这座城,充满了他们的感恩和回忆。脚下沾满的泥土,沉淀了他们对这片北国土地的深情。杨燕说他俩是喀什噶尔的一粒沙子,岁月沧桑,始终留有这里的风沙带给生命的印记。

社工感言

杨燕坦言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但职业要求自己有时必须理性。作为当年东部华侨城“629游乐项目事故”的应急成员之一,杨燕在酒店与遇难家属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经受了太多情绪波折。杨燕现在已经不再纠结于内心感性与职业理性的矛盾,她说:“优秀的社工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对情感有认知的人;透过每一个人的生活,看到自己的人生,他们将各自的生命体验传递给我,我通过自身转化,将正面因素渗透出去。”

杨燕对社工这份工作感慨良多,这简单又沉重的工作,让杨燕对生活有了更多真实的感悟,杨燕说现在自己已经拥有强大内心和定力去肩负社工的责任,从他人生命体验中观摩自己内心,再由内而外生发出积极正面的力量,去引导别人,“尽我所能,帮助他人。”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