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的救助站工作感悟: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2014-01-03 13:16   南方教育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小陈曾一度对社工专业反感,对救助站人员感到畏惧,然而毕业后,她却远行千里,只为践行自己的公益梦想。是什么令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小陈曾一度对社工专业反感,对救助站人员感到畏惧,然而毕业后,她却远行千里,只为践行自己的公益梦想。几年社工的实践中,是什么令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有过怎样的苦与乐?

意外结缘公益

上大学前小陈最心仪的专业是制药工程,但由于分数不够,小陈最终被调剂到了社会工作专业。起初,小陈对这个专业曾一度厌恶,但一次实习的经历让她对自己的专业彻底发生了改观。

大二暑假,小陈与师兄师姐来到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开始了她3个月的实习期。一进入救助站,一阵混杂着各种气息的怪味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这里收留的尽是被父母遗弃的残障儿童、被拐卖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和“三无”老人。尽管此前小陈对救助管理站有所了解,但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她还是有些震惊。

救助站曾接收过一位女精神病患者,她一进管理站就拿起工作人员的印泥往脸上抹,然后高声大哭大笑,絮絮叨叨。小陈曾一度对之感到恐惧,但一些很有经验的社工并没有惊慌,而是耐心地倾听她的诉说,在社工们的安抚下,这位女病患渐渐恢复平静。“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小陈说,“那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到社工带给人温暖的力量。”

8月的一天,救助站来了一位5岁的小男孩,除了智障,身体还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尽管社工们经常举行一些小活动希望与之互动,但这个小男孩就是不愿意和人讲话。小陈试着走进这个孩子的心灵世界:她择机给小男孩讲白居易的诗,也经常与他做一些互动游戏,渐渐地,她发现小男孩开始愿意和她聊天了。“救助站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脏乱,被救助者需要的我们走进他们,接纳他们。”

自己承担苦与乐

由于当时东北没有较为成熟的社区工作站,毕业前,小陈和10余名同学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将深圳作为了自己社工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找到工作后,小陈曾寄居在某位同学家里,但考虑到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她开始在工作地附近找房子。“找房子的日子甚至比找工作还艰辛得多”。小陈说,由于工作站地段附近房源少、价钱高,最便宜的户型与人合租也需800元,这对于刚开始月薪只有3200元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找房子的时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期间,小陈曾在晚上11点多还与同学在大街上转悠。有一次,在一小区门外,因为保安操作不当,小陈被从天而将的横杆打到鼻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因为文笔好,刚到社联中心时领导安排小陈从事司法文书写作方面的工作。起初由于听不懂广东话,加上领导要求高,小陈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领导要求汇报材料要有时效性、逻辑性,内容不能空洞。但我对公文写作的格式不了解,对资料的整合能力也不足。”经过认真揣摩之前的相关材料和虚心请教,小陈对公文写作渐渐上手,也开始能够用粤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读书时,没人把你当大人看,老师也会包容你。但工作后,领导是以工作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你,犯了错,就需要自己承担责任。”

在家庭服务中心工作时,小陈策划组织了老年人生日会、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一次活动中,小陈结识了一位患精神病的独身女性程姐。在交谈中小陈得知,程姐从小父母双亡,唯一在世的哥哥也不怎么关心她,长期的孤独让她的情绪容易激动和暴躁,多次企图自杀。为了帮助程姐从生活的阴影走出,小陈和同事们鼓励程姐做她最喜欢的事——绣十字绣,并让她展示给大家看。在社工们的悉心照顾下,程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有时候,程姐也会协助社工做一些公益活动,她说这让她觉得活着很有意义,很开心。每当小陈加班,程姐总会在办公室默默地陪伴,这一切令小陈感动不已。

谈到自己的工作,小陈认为虽然深圳的社工行业发展已有6年的历史,但很多人仍并不理解这份工作究竟是做什么的。她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对社工机构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投入。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社工机构的性质,从而为社工的工作创造更多便利。

如今,小陈已从一级社工晋升到中心主任,工资也从起初的3000多元上涨到5000多元,在组织、策划公益活动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小陈说,每当看到自己的工作能让那么多人收获快乐,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因此而改变的时候,就会有一份说不出的快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中成长,我很有成就感。”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