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侧记

2013-12-27 15:49   文汇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7日下午,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慈善基金会等联合表彰了“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及获得提名奖称号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些被称为“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人”的优秀事迹.

由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上海市社会建设网、文汇报等主办的“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评选活动结果日前揭晓。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及社会推荐的百余名候选人经过初审、复审及终审3个阶段,范惠娟、朱国萍、杨兆顺、柏万青、黄奕、王元洪、马海湧、杨雄、金婉仙、杨磊等10人最终获得“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的称号。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努力形成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积极协调、公众有序参与的良好局面,是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社会建设领域,培养和造就一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之成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骨干力量,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此次推出“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评选活动旨在协同党委、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团结更广泛的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争当先锋、建功立业,同时也为推进本市社会建设事业凝才聚力。

此次评选的范围涵盖了在推进本市社会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相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具体包括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司法矫正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建设人才,在城乡居民自治组织与社区服务机构等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从业人员;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在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在社会建设理论发展和推进实践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专职党群工作人才,在社区、开发区、园区等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为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志愿者,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执著探索 默默守护青少年

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范惠娟

心语: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感谢一路同行的同工们,感谢一路陪伴的兄弟姐妹们,为着最初的社工梦,我会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永不懈怠。

2004年,作为上海首批注册社工师中的一员,范惠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选择了放弃公职而投身于当时还处在初建阶段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体系建设中,成为了一名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在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她始终把推进社区的专业化进程、促进社团的自我运作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目前,中心已先后完成了“三年长成计划”与“四年增能计划”的任务,以项目共建合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青少年和广大一线社工。

她雷厉风行、严以律己,是铁面无私的管理者;她辛勤努力、执著探索,是关心同工的好领导。她在领导们的帮助下,带领全体阳光社工确立和巩固了机构在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进程中的领先地位和规模优势。

作为一名机构管理者,她默默守护在平安上海的战线上,这工作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很难有惊心动魄的功绩,但有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努力与执着,默默坚守也同样精彩,她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自己的职责,把青少年事务工作作为一生的事业,她正用她的努力奉献,为平安社会奏出和谐、美妙的音符。

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党总支书记杨兆顺

心语:18年的社区工作,我的体会是:做群众工作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换位思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认可你,信任你,有作为才会有地位。社区工作不是靠豪言壮语,而是沉淀和积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地处于普陀区桃浦镇的西北角,是普陀区一个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小区,由“两湾一宅”整体动迁过来的居民,各种不稳定因素和弱势群体相对集中。1999年,杨兆顺赴紫藤苑就任,在当时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治理好这个弱势群体集中的小区。

通过紫藤苑党总支、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的努力,紫藤苑居委会的橱窗里放满了各种集体荣誉证书和奖牌,包括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等共计125项荣誉。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杨兆顺把居民的事看作头等大事,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他为解民忧,创办“为民服务社”,把小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外来务工者和热心社会工作的退休工人组织起来,替居民送米、理发、修家电。为方便下岗待业人员、新疆回沪人员、低保家庭了解信息、知晓政策,他将废弃的设备改装成一台触摸式信息机,只需轻轻一点,办理户籍、养老保险、失业金领取等内容就会跃然眼前。

做好市民身边的“防范参谋”

上海治安总队基层指导处防范宣传科科长黄奕

心语:知骗才能防骗。我知道,骗子们不会坐以待毙,我更相信,骗术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社区防范宣传工作我必须努力坚持,必须全力投入。

黄奕长期从事犯罪预防、都市治安形势判研和个人自我安全防范体系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参与策划、编辑、主持了《东方110》、《防范伴你行》和东广新闻频道《今日治安视点》和交通频道《第四焦点》等电视、广播治安防范栏目。

根据各阶段的案发特点,黄奕深入社区、校园、企业,面向市民,策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治安防范宣讲,他生动翔实的讲述和幽默调侃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受到了广泛好评。

2011年初,黄奕在东方网上开设了“黄奕警官”微博,向广大市民发布最新的、最及时的安全防范信息。黄奕警官的微博以防范宣传为主,是市民身边的防范参谋。

作为防范宣传科的“领头羊”,黄奕始终立足岗位,心系群众,服务基层,带领科室全体成员认真开展各项防范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危害较大的电讯诈骗案件,主动协调各项资源、整合多个平台,指导全市各级治安部门全力提升防范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和有效性。

梦想实现后 再带着梦想前行

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海湧

心语:十年来,上海的信息服务业完成了从400亿元到4000亿元经营收入的跨越,我也从一名企业家成功转变为一名专职的社会工作者。这期间,有艰辛但更有幸福和欣慰,未来,我将继续我的使命,把社会建设事业进行到底。

从年薪50万元的大型集团企业,转投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马海湧在2006年开始了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

刚进入协会时,只有五六名员工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办公,他带领同事同甘共苦,连续四年每月只领取3000多元的工资,还自掏腰包为协会贴了几十万元的日常花销。

作为协会秘书长,他积极开拓、努力进取,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推进信息服务业产业中表现出了一种无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精神。在他进入行业协会工作以后,先后扶植起了盛大、久游、携程、分众传媒等一些企业。

在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的时候,马海湧曾经将信息服务业和行业协会十年来走过的历程总结为“梦想实现,再梦想”。去年,由他带领的团队第四次成功举办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他还率领团队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网络信贷企业联盟”,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努力诠释社会工作专业魅力

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嘉定站副站长金婉仙

心语:十年前曾经经历迷茫、无助的我,在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同时,有幸成为了一名为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帮教服务的专业社工。十年的社会工作助我完善人格、伴我成长。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毕生为之努力,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2004年至今,金婉仙一直从事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专业帮教服务工作。她运用社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和努力,在专业服务上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社团和服务对象的肯定。曾荣获“2012年度中国最美社工”称号,并多次获得“新航之星”、“上海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称号。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去年她参与了市级“新航港湾”家庭服务成长计划项目、区级“携手法宝从心起航”心理援助项目负责人和督导工作以及策划、组织、实施和推进工作,撰写相关项目策划书。至今已经在社区矫正人员、关爱对象、看守所服刑人员中开展了10多个团体心理辅导小组。

金婉仙在社会工作理念、原则和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己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用真心换民心 想群众所想

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

心语:做一名称职的居委会干部要做到“四个最”—“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当一名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具备“四个心”:“核心在支部,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

22年来,她牢记党的宗旨,满怀对居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以一名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本着一个基层组织带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千方百计解决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赢得了广泛认可,彰显了一名党的基层社会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作为居民区党组织的带头人,朱国萍努力实践着街道党工委提出的“党的工作基础在社区,社区工作的抓手在服务”的工作理念,让群众“叫得应、叫得听、叫得动”。

作为一名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她始终履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以群众利益为重,倾听群众意见,回应百姓诉求。在她的实践下,虹储小区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并连续15年被评为市文明小区,并形成了一整套“虹储居民区党总支工作法”。

朱国萍以凝聚“党员心、邻里心、大家心”为动力,发挥党组织在居民区建设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引领作用,坚持将“为民做主”和“让民做主”有机结合,努力引导居民成为自身利益的参与者,探索加强党总支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建设。

助人为乐 做矛盾“解铃人”

静安区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主任柏万青

心语:以人为本、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助人为乐,只有始终以热诚的工作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干劲、卓越的工作成就,才能获得群众的赞誉。

2006年,在市、区文明办的关心下,柏万青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工作室。几年来她始终以热忱的工作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干劲,无私地提供帮助,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2010年全国十大法治人物、2010年全国十大正义人物等荣誉。

为了方便群众求助,柏万青按照年龄分别建立了两个博客、两个邮箱、两个微博,同时公布了办公室电话。每天晚上和起床都要打开电脑浏览网友的来信和邮件,并一一回复。同时利用微博开展网络调解,将网民的博客留言、邮件求助发到微博上,让网友发表看法。

针对忧郁病患者日益增多的情况,工作室还成立了心理疏导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00名具有国家二级咨询资质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参加,每逢周六接待日,来者络绎不绝,志愿者在为居民服务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社会上不少从事司法工作的市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

唤醒“浪子回头”无怨无悔

上海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理事长王元洪

心语:30年感受的升华、心血的沉淀、经验的累积,形成一套“王元洪社会帮教工作法”,验证了“安帮一人,挽救一家,稳定一方”的帮教格言。以“爱心、恒心、诚心、细心、良心”唤醒“浪子回头”,授人以渔,我无怨无悔。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元洪就开始了帮教工作,并以一己之力帮教安置了36名刑释解教人员。但他感到光靠个人的力量开展帮教工作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发动组织起来更多的人,才能发挥更大作用,由此萌生了走集体帮教之路的念头。他以静安区个协的名义发起组织了由13位个协会员参加的帮教志愿者小组。随后成立了上海市首家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又在自己公司内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有了第一支帮教志愿者队伍。

把责任做成事业,这正是王元洪在多年从事社会帮教工作后取得的感悟。2006年,协会进入了社会化运作,由此开创了上海社会帮教工作的新格局:帮教工作的领域由监狱延伸至社区,帮教工作的层次由个人自发提升到社团组织,帮教工作的力量由“单兵作战”发展到“协同作战”,帮教工作的对象也从本市“特殊人群”拓展到在沪外籍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子女。

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服务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

心语: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完善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以及专业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而学者在这过程中,要深入社会,了解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从教已近三十载的杨雄近几年致力于上海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社会领域决策咨询、青少年问题与家庭教育研究等,同时开展社会建设相关工作的专家咨询、工作培训、专题讲座等主要实践工作。

在社会建设工作时间上,2010年至今他应邀参加专家咨询、评审活动达30多次。包括出席“中美青年领袖培养计划”咨询专家会议,为上海及外地高校师生、公职人员、社会工作者、家长讲授有关专业知识逾百课时。

让孩子幸福,是30年来杨雄一直潜心研究的领域。在他的教育理念中,让孩子幸福最重要的不是“望子成龙”式的目标设定,而是孩子内在个性塑造。

近年来,他举办了300多场关于教育问题的讲座。他所撰写的《全国家庭教育大纲编制研究》等多项课题成果多次获奖。

老龄化社会需要新生代力量

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总经理杨磊

心语:我希望带领一支更加专业化的队伍为上海的老年人服务,成为上海老龄化社会的新生代力量,注入更多新的活力,为上海的养老事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杨磊2009年英国留学回沪创办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探索创新理念,全新模式,科学管理,市场运作进入上海社区养老领域,初步形成服务品牌和社会效益,服务社企业运营得到发展。杨磊初创时的服务宗旨“专业化的技能、多元化的服务、人性化的关怀、科学化的指导、社会化的生活”正演变成他们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品牌,为更多的老人带去了福音。

杨磊注重把国际先进的养老服务的理念引入到服务社,同时结合国内及上海的本土化特征,提出了一整套服务理念和制度,服务要求和评价标准,为上海社会化养老领域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理念。

在杨磊的带领下,从2009年开办至今,从原来的三人工作小组发展至如今40多位工作人员队伍。杨磊正带领着一支专业化的为老服务队伍不断成长。他们将成为上海老龄化社会的新生代力量。他们将以专业化的队伍建设来引领上海养老事业的提升和发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