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韦某,44岁,因与他人斗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
一、服务背景
1.家庭成员:服务对象已婚,育有一子一女,与妻子、子女居住在现址;
2.精神状况:服务对象自述遇事容易冲动、情绪暴躁。在2020年年初,其为债务追讨感到烦恼;
3.身体状况:服务对象身体状况良好,无疾病;
4.经济状况:服务对象以前是经营猪场,后受猪瘟影响关闭了猪场,目前以打散工为主,有一定积蓄;
5.人际关系:服务对象自述主要往来接触的有家人及同村邻居,其与妻子沟通交流一般,与子女沟通交流较少;其一家与左邻右舍关系良好,无矛盾。
二、需求评估
问题呈现:
1.服务对象认为自己之所以触犯法律,主要原因在于在纠纷当中,对方多人先动手打自己,自己属于迫不得已还手。服务对象认为如果事件再次发生,其还是会再次还手;
2.服务对象在2019年9月转卖了一批价值15万的鸡给张某,向张某追讨货款,张某一直以暂时没有资金为由拖欠还款。服务对象对此感到烦恼、焦虑。
需求呈现:
1.提高法律意识:服务对象服从司法所的日常管理,其认罪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具有再犯风险,而债务问题使得服务对象有再犯的高风险,其法律意识急需提高;
2.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服务对象面临债务问题,如何追讨债务方面呈现出案主的问题解决能力需加强。
三、理论依据
1.寻解治疗理论:寻解治疗相信服务对象本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服务对象暂时未能察觉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功经验。因此,寻解治疗的过程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这些潜能并且能善加利用,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
2.认知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不合理行为源于不合理的认知,当一个人的认知发生不当认识时,人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当情绪,不当的情绪影响产生不当的行为,导致行为的偏差。当计划改变人的偏差行为时,首先需要引导其调整其不合理认知;
3.社会支持网络: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社区、等相关人员联系,取得服务对象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四、服务目标
1.提高服务对象法律意识,增强服务对象对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知识的学习,促使其区分故意伤害罪和正当防卫,防止其再重新犯罪;
2.提升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服务对象整合自身资源,更好的去解决债务追讨问题。
五、服务计划
1.通过面谈、电话辅导、家访,了解服务对象详细情况,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2.分析服务对象目前的现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症结所在;
3.引导服务对象主动表达,与服务对象共同商讨服务目标;
4.运用寻解治疗理论引导服务对象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服务对象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服务对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整合自身的社会资源,发挥其网络支持功能,促使其解决债务追讨问题;
6.针对服务对象的自身条件情况,制定符合服务对象的学习方案,定期对服务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提升其法律意识。
六、服务过程
社工随即开展了介入工作。介入期间,基于接案阶段的综合分析,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社工制定了服务计划。
1.第一阶段
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取得信任。
社工刚开始接触服务对象的时候,服务对象的求助意识不强,没有求助社工的念头。社工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委工作人员收集到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同时向其妻子了解其情况。社工运用倾听、鼓励、同理心、建议等技巧引导服务对象意识到问题所在。社工多次与服务对象电访、面谈及走访其家庭,逐渐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建立起关系。
2.第二阶段
目标:分析问题成因,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
在关系建立后的沟通中,服务对象和其家属主动寻求社工帮助。服务对象表示最近在烦恼债务追讨的事情,其不知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交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对故意伤害罪和正当防卫的理解有误,区分不了。经过社工对服务对象的引导,服务对象认为到法律意识淡薄是问题关键。接着,确定了增强服务对象故意伤害罪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合法解决债务问题的途径等需求。
3.第三阶段
目标:提高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发挥支持网络功能。
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曾多次致电欠款人张某,均无人接听电话,到其工作地方,债务人并不理她,以无资金为由拒绝还款。社工肯定服务对象对此曾做出的努力。针对服务对象不识字,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发挥自身社会支持网络,动员其家属、居委等资源协助服务对象一同处理问题。同时,社工运用寻解治疗理论引导服务对象相信自身所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这些潜能并善加利用,以解决自身问题。
4.第四阶段
目标:链接资源,咨询专业律师,提供服务。
引导服务对象到司法所咨询了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合法追讨欠债的方法。通过学习、沟通,服务对象在驻村律师的协助下与债务人张某签署一份正式的欠款合同,约定了每月还款数目及最后结清还款日期,初步解决了服务对象的务债务追讨问题。
5.第五阶段
目标:为服务对象制定法律学习方案,定期检验其学习效果。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文盲、不识字的情况及其需求,为其制定了重“质”不重“量”的学习方案。社工链接一些简单易懂关于“故意伤害罪、正当防卫的含义”的视频供服务对象学习,同时定期通过“判断题考试”的形式检验服务对象的学习情况。通过社工细致的解说,服务对象认真的学习,服务对象认识到“故意伤害罪”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再犯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后果以及类似高危情景的防范方法,有效的预防服务对象再次犯罪。
七、服务成效
本案在社工的服务和其周围资源的介入下,达到良好的效果。评估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预期目标的成效评估;其次是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最后是社工对此个案的自评。
1.目标达成情况
①服务对象意识到并发挥了自身的社会资源,借助司法所和家人的帮助,及通过自身的努力,收到约定归还的欠款,初步解决了债务追讨问题;
②在一系列的学习上,服务对象对故意伤害罪和正当防卫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做出区分,服务对象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
2.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收到约定的欠款很开心,暂时解决了债务追讨问题。同时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会区分故意伤害罪和正当防卫,增强自己法律意识的同时,警惕了自己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以及不能做出犯罪行为。最后,非常感谢社工为自己提供的服务和对自己的关心。
3.社工评估
社工在跟进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耐心的态度,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倾听和理解,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积极寻求律师咨询以及进行网上搜索,帮助服务对象了解我国的合同法、故意伤害罪等法律问题。
社工的努力获得了服务对象的认可,看到了服务对象的问题得到解决和能力得到提升。
八、总结反思
1.发挥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动性。
社工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后,引导服务对象主动表达,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和认识问题,和服务对象共同商讨服务目标,发挥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动性,相信服务对象自身的潜能。
2.充分挖掘其自身资源。
社工除了发挥自身的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外,还需寻求其他途径的帮助,如本案中的法律咨询服务,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整合家庭、居委及其它社会资源,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