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构建三级体系、赋能社会工作,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10-22 09:28   重庆市民政局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体系为突破、人才建设为支撑、多元投入为保障、三个聚焦为重点,创新赋能社会工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了积极探索。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体系为突破、人才建设为支撑、多元投入为保障、三个聚焦为重点,创新赋能社会工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了积极探索。

以服务体系为突破

夯实社会工作组织基础

微信图片_20201022092607

紧紧围绕总书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抓好“区县—镇街—村社”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工作组织基础更加夯实。一是建体系。大力推进“一区县一中心、一镇街一站、一村社一室”建设,区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和镇街社会工作站已覆盖江北、九龙坡等12个区县;社区社会工作室已建成4350个,占全市城乡社区总数的39%。二是明职能。区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负责辖区社会工作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协调指导和督促评估;镇街社会工作站致力于辖区内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监督指导社区社会工作室服务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室定位为主要面向居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三是立标准。发布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地方标准,明确每个区县社会工作指导中心至少配备2名专职社会工作者;每个街道社会工作站至少配备2名专职社会工作者、乡镇社会工作站至少配备1名专职社会工作者;每个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室至少配备2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室至少配备1名专职社会工作者。

以人才建设为支撑

壮大社会工作专业力量

微信图片_20201022092613

紧紧围绕总书记“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重要指示要求,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六支主体人才”之一纳入全市人才整体发展规划,着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明显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是深化合作扩增量。坚持校地合作,支持市内10所高校开展社会工作学历教育,资助6所高校建设市级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基地,年均培养社工专业毕业生1000余人。二是抓好培训优存量。举办社会工作专题培训班,年均培训领导干部200人次;连续8年实施“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年均培训社工专才1.2万人次。目前,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3万人,其中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服务的有3.7万余人。三是强化激励育精英。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重庆英才计划等评选范围,通过发放奖励金、开通职称评审等措施给予激励,10人获评“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7人入选“重庆英才·名家名师”,2人获评“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出台专门政策奖励名家名师,每人奖励30万元。

以多元投入为保障

拓宽社会工作经费来源

微信图片_20201022092618

紧紧围绕总书记“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重要指示要求,市政府每年把80%以上的财政公共预算收入用于民生改善,并鼓励引导社会、市场投入,有力保障了社会工作经费需求。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市级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把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市级财政公共预算支持范围,每年安排3250万元用于直接购买社会工作服务、7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购买基层民政能力,明确1%的社会救助资金用于购买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各区县也相应建立了财政补助支持机制。二是拓展社会投入。鼓励支持群众团体、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社会投入仅2019年就超过1亿元。三是探索市场投入。通过市场服务行为增加机构资金来源,增强造血功能,解决机构生存发展等问题,2019年市场服务合理收费近2500万元。

以“三个聚焦”为重点

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效能

微信图片_20201022092623

紧紧围绕总书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重要指示要求,以更高站位和战略思维谋划做好社会工作,拓宽服务领域,扎实开展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累计选派500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所有贫困区县和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贫困对象开展生计发展、成长支持等服务近50万人次,凝聚起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助力民生保障。开展1200个民生保障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三是聚焦群众关切,助力社会治理。深化“三社联动”实践,推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模式,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疫情期间,200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5.7万余名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坚持“双线作战”:“线下”开展社区排查、宣传、值守、代购等工作;“线上”为居民提供情绪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累计开通服务热线48条、举办防疫培训2200余场、心理辅导29万余人次。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