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脱贫,我助力——贵州省威宁县陕桥街道天龙村社会工作整村发展综合服务项目
天龙村地处云南与贵州两省交界,隶属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该村海拔2134 米,土地资源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村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足,大多以传统农耕的方式,靠天吃饭。全村6000 余人,分10 个组,务农人口占总人口的70%,外出务工人数超过青壮年总人数的30%,“三留守”问题严重。尽管该村2016 年已经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 但贫困人口的比例依然较高。
2017 年4 月,贵阳市观山湖区集善联帮公益技术支持中心派出两名社会工作者,联合3 名拥有十几年农村发展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参与到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支持的贵州省威宁县陕桥街道天龙村整村发展综合服务项目中。社会工作者常驻天龙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整村振兴发展为目标,拉近干群关系, 提升基层组织能力,服务“三留守” 人群,促进产业多元化,充分激发村民脱贫的内在动力,以合作社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
天龙村的需求,就是社工的服务方向
在介入农村扶贫之初,社会工作者就通过基线调查的方法,了解天龙村的基本情况。评估得出,该村属于“社会剥夺”层次,即资源匮乏导致村民被剥夺了应该享有的生活水平和参与到正常活动中的机会。
天龙村的农村基层组织能力欠缺,干群关系不融洽。社会工作者入户访问,发现村民对村委会的办事能力和效率持消极态度,因为村委会人数较少,办事能力需要提升, 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缺乏沟通。
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缺乏基础社区照顾体系。天龙村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较多,有的村组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人数超过总人数的70%。留守儿童有的缺乏照顾,有的隔代抚养,致使亲情淡漠,安全意识薄弱;留守老人无人照看,突发疾病无法及时就医的现象时有发生;留守妇女除了做家务和务农之外,还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的生活,没有经济收入,当地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家庭暴力现象普遍。
产业扶贫方法单一,未起到正向改善作用。村民向社会工作者反映:“很多帮扶的花椒树都被当做柴烧了。”以前的扶贫工作没有针对村民真实需求发放脱贫物资,也没有激发村民自我发展的意愿。村庄附近曾引入了三个企业:沙场、鸡场和苹果园,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庄整体经济收入,但大部分村民实际上受益不多,尚未脱贫。其中,沙场还严重破坏了道路,阻碍了村庄发展。
在调研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们希望通过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构建村庄未来发展规划,协助村庄村民完成思想改变,建构参与式发展内容,加强村民自主意识,激发当地人行动,让村民认可自我价值,提升自我能力;通过行动研究指导培育社区组织、引发议题和开展文化活动等内容, 激发社区活力,促使村庄形成一个脱贫致富、良性发展的民间社会。
合作社建起来,村民们动起来
“在前期,我们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现在我们也在慢慢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我相信在未来,即使你们离开了村庄,我们依然能够让村庄走向富强!”作为天龙兴村合作社的理事长,辉哥十分清楚地知道激发村民自身潜能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也牢牢抓住这一点,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工作。
针对基层组织问题和干群关系问题,社会工作者利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是威宁县的对口帮扶单位这一优势,与当地的街道办和村委会达成促使村庄脱贫致富的共识,促进政社联动;宣传政府的扶贫政策,积极督促政策落实;积极协助基础组织党建工作,在节假日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协同村党支部成员参访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学习扶贫工作发展先进成功经验,提升服务能力。
天龙村的“三留守”人员是脱贫工作的重点,社会工作者通过“徐浩爱心公益站” “贵州省盘县义工联合会”“贵阳市观山湖区好家社区建设中心”等渠道链接到一批学习用品、物资和款项, 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村庄环保活动和其他志愿服务获取学习用品,既能帮助孩子改变不劳而获的思想, 又能增强孩子的满足感和自尊心;社会工作者引导留守老人组建长者互助组织,低龄留守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并召集村民,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等形式,了解村民对于“三留守”问题的看法,引导村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积极主动解决“三留守”问题。
合作社是天龙村发展的一个“发动机”,它起源于社会工作者在组织村庄大型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发现。天龙村有一些具有领导力的核心村民,社会工作者通过他们可以高效地凝聚村民。这引发了社会工作者“抱团取暖发展”的思考,他们组织村庄召开村民会议,根据村民的发展意愿,整合手中资源,带领积极村民到安徽市阜阳市学习“南塘兴农合作社”和“大申庄农家女书社”发展经验。回到村里后,村民积极创立“天龙兴村合作社”,并支持女性参与,担任重要职位,一改当地的性别歧视旧状。合作社的第一枪打在村庄的日用品消费上,除给予村民最低价格商品之外,还吸引村民入股年底分红,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同时,200多名村民自发成立天龙志愿队,关注村庄的环境卫生、社区照顾等问题,合作社则拿出5%的利润作为村庄公益基金和照顾基金,免费帮助“三留守”人员配股,享受年底分红。
在合作社成立初期,社会工作者全程陪同合作社成员寻找脱贫项目、协助村民与政府沟通,办理有关手续,完善规章制度。到了合作社中后期,社会工作者渐渐退出主导地位,激发村民自我能动性,积极有序参与村庄脱贫工作。
项目开展一年多,社会工作介入天龙村脱贫发展与乡村振兴已初见成效。
社会工作者帮助天龙村村民建成1所村民中心,协助1个种养殖合作社注册并运行,选定1个儿童学习中心地址,服务手工小组、互助小组、兴趣小组等13 个小组,跟踪35 例个案,完成儿童服务工作“星星点灯”子项目,直接服务100名留守儿童。合作社培训800 名村民,提升其生产能力、市场能力;村民中心培训500 名村民,传授其健康卫生、环保、灾害应对等内容。村民直接受益人数约1800 人,间接受益人数约3000 人。
天龙村的社会工作脱贫攻坚服务项目还在继续,社会工作者在努力着,天龙村6000余名村民同样努力着,没有“等靠要”,没有怨天尤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龙村的幸福,必然是社会工作者和村民们共同奋斗出来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