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我曾离开社工,今又回到社工

潘锦玲 2019-01-21 09:19   : 中美社工合作社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很期待能有更多社工专业或非社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社会服务的行列。我是社工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几年,兜兜转转重新回到社工行业,应社长邀约,来分享我这一路走来社工毕业,离开社工行业,目前又回到社工这个领域的经历。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读完社工也可以做社工

展术同学写了《社工毕业后到底能做什么?》,掀起新一轮热议,其实我看了之后第一反应是:很期待能有更多社工专业或非社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社会服务的行列。我是社工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几年,兜兜转转重新回到社工行业,应社长邀约,来分享我这一路走来社工毕业,离开社工行业,目前又回到社工这个领域的经历。

社工的前半生:接受现实的磨炼

从高中时代开始,我就萌生以后读社工、做社工的想法,其实当时国内还没有社工这个职业,关键是我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看到报考志愿有社会工作的选项,香港电视也经常提及社工,我就满心欢喜在提前批填写了“社会工作”专业。

快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在顺德老家要找份社工的工作,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当时还是有点灰心的,以致系里老师说推荐我去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究生,我也婉拒了,宁愿选择工作。

以前听过“第一份工作很关键”的说法,现在回看,的确是这样。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世界500强的外资公司做,还记得刚上班时的情景,同事们打字的速度是飞快,给我很振奋的感觉。每天上班打开电脑系统,能够与世界各国的同事与客户沟通,整个工作流程和环境基本都是用英语,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是办公室与自己的家又离得不远,一路公交能直达。这样的工作真是太奇妙了,当时我想我以后都要在这家公司上班(果然是too young too naive)。

好景不长,刚入职几个月,就经历了公司架构的重大重组,我们整个顺德分公司都被合并到广州分公司,我开始了一线大城市的职业生涯。在广州时,因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的工作组别也有些调动,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当中。

在这份工作当中,我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助客户解决疑难杂症,协调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不断地进行沟通,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在每一次的邮件往来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每笔款项的清算中,都是踏踏实实地了解,友好地沟通,这种真实、踏实、细致、清晰的工作氛围,对我自己的成长还是蛮有帮助的。

顺德人似乎天生很顾恋家乡、热爱家乡,有句俗话说得好:“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粤语)。体验过一线大城市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决定回顺德发展,当中我还短暂体验过一份“神奇”的工作。刚拿到驾照不久的自己,新手上路,天天开车跑遍顺德的各个镇街,有时候甚至还跑去旁边的中山,到各个工业区的工厂拜访。很多是“陌拜”,两三个人组成小团队,跟别人介绍公司的产品。虽然时间不长,可还是遇到各种情况,什么人都有,感受到社会的现实。这段经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对于后来做社工泡社区时非常有用,能快速与居民建立关系。

2012年,似乎是顺德的社工服务爆发之年,毕业后我一直有做义工,义工团队里大家知道我是读社会工作专业的,都纷纷邀请我去做社工的全职工作。当时我真的真的非常兴奋,终于可以在本地做社工的工作了!可另一方面,当时我的女儿7个月,家里没有人可以帮我带,也不想请阿姨。为了孩子的成长,万分无奈之下,我坚持婉拒了社工工作的机会,打算亲自把女儿带到可以上幼儿园再工作。女性有更多的角色,只能更坚定地做出选择。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从事社工工作后,自己更能理解案主在人生某时刻的无奈与纠结。

后来到2014年,如愿进入社工机构工作了,刚做社工几个月后,感谢机构的信任,派我负责新长者中心的筹备和运营工作。在2014年的顺德,还是流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时代,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相对比较新,机构给出了大的服务内容,可是具体怎么操作,策略怎么定,模式是什么,都是相对模糊的。

人员招聘和培训、装修和室内布置、服务模式规划、跟政府的对接,很多方面的事情都在同时跟进。于是自己买来很多书,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团队管理的、行政人事管理的,疯狂学习。同时与同事们一起到广州不同的长综参观、学习,积极请教内部督导,初步规划好服务模式。

长综刚开始运营时,每天与同事们讨论,包括护工和清洁阿姨都加入到每天的总结短会,发现问题,马上商量出解决方案,第二天就实施。团队同事也非常给力,中心开业后,平均每天的服务人次数有170人(不含饭堂),每个半天都至少有一场活动,有时候两三场活动同时开展,对于一个只有两名社工、两名康复师的小中心来说,真够忙碌的。关键是大家的文书、前台和康复服务记录等资料,都能及时做好,基本保持月月清。这么大的直接服务量,受到服务对象和政府、社会的肯定和好评,还能准时做好被全行业吐槽的文书记录,我觉得同事们简直在创造奇迹。

我觉得这算是社工生涯中第一个成功的项目,虽然带着很忐忑的心情去做,但慢慢一点一点做下来,与同事们一起找到方法和节奏后,中心整体运营算是从零开始,初步走上正轨。按照督导的说法:那中心就按照这个模式去做的了,你们已经做得很好。当大家都觉得一切顺利的时候,可我自己却感觉遇到瓶颈,以致陷入很抑郁的情绪。总觉得不得要领,怎样可以带领团队,把服务开拓得更深更专业,让更需要的长者得到恰当的照顾,而不是停留在一般长者的发展工作之中。于是我跟机构辞去管理者的角色,重投一线社工服务,继续未完的探索。

在一线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确实对于社区的情况更熟悉,对于服务的深化,会有更多的思考。同时自己的心态也会更平和一些,张弛有度,更是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寻求解决办法。从2017年年初开始,被调离项目,到机构做服务管理的工作,需要发挥更好的协作、沟通能力,倒是跟我第一份工作的性质挺像的,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做到现在。

认识自我,扬帆起航

感恩这5年来所遇到的老师和督导们、同行们,总能从他们身上收获很多,做社工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因为这是新的行业,这也是很重视督导的行业,有利于自身的快速成长。这5年的跌宕起伏,是最深刻的职业和人生体验,其实除了工作上的进步,实务技巧的越加熟练,更重要是认知、心态的不断完善,例如情绪管理、自我觉察能力、领导力、优势视角,对于幸福感的体验,都是关键因素。

做社工挺消耗人的能量,幸运的是在本土可以发展出支持网络,遇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也有平台组织定期做培育工作,让大家有机会交流,获得相互支持前行的力量。

对我来说,做社工,与做其他职业一样,会遇到相似的问题,例如职业发展的困惑、瓶颈、人际关系等等。不同的是,社工是一份价值观导向的工作、聚焦在人身上的工作,因此,往往需要从业者更多的心力。当自己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想辞职或转行时,其实要分析的,辞职或转行,是遇到了新的机遇,还是自己在逃避?如果只是逃避一些个人的弱势,那,下一份工作,同样问题一定会再来。

因此,我从事过不同的工作后,决定要在社工行业深耕,看看自己能够变得怎么样。或许正是因为时间差,我毕业得太早,错过一毕业就做社工的机会,反而是好事。在不同行业磨炼以后,再回归心爱的社会服务工作,反而越加坚定地走下去。而且不会停止探索做真正的社工,尽可能地服务更有需要的人,而不是锦上添花的盆景工作。

我们的父辈,在9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顺应经济发展的大潮,凭借坚韧、务实的不断行动,创造出一番事业,提升生活水平,有“可怕的顺德人”之称。而轮到自己,从想做社工、毕业后没法做社工、到在政策推动下可以做社工,而现在又遇上社会服务改革、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大环境(主要指顺德本土的大环境),更觉得应该继承父辈的精神,务实地在社会服务行业深耕,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在历史长河里,个体感觉都是渺小的,很多时候会身不由己;但是,个体本身又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能力范围内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要足够坚定,很多的困难,其实都只是一种理由。

借用我们社区营造工作中参与者的话来总结,就是:“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潘锦玲,本科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在顺德从事社工事业,欢迎各位想到顺德了解或加入社会服务行列的亲们联系作者:gloria_pan2017@hotmail.com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