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南海全省首创 “社工员”自主认定体系
社工人才供应不足,尤其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 丁铨 摄
“实在不行,我们就考虑放宽条件吧,比如把‘中级’调成‘初级’。”南海社工委专职副主任余海生颇有点无奈地说。11月26日,南海社工委在南海人才信息网刊出公开招聘政府辅助工作人员方案,希望招聘2名社工人才,报名的截止时间是12月12日。但是,直到12月18日,南海社工委还没有接到报名。
这是南海对社工人才求贤若渴、社工人才供不应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探索创新,南海对社工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同时,社工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但是,总体上来说,社工人才的供应仍处于略显不足的状态,高层次专业人才尤其紧缺。
社会转型亟需大量社工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南海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亟需破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等探索在南海等地率先开始。
改革开放的南海,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目前,南海本地户籍人口不过110万,其中居住在农村参与分红的人口70多万,但整个南海常住人口却超过260万。发展了,人多了,各种社会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外地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其中本地人口大部分“有分红”,小部分“没分红”;而在布局方面,“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插花”乱象是城乡南海的真实写照。
“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已经变化了的社会,必然会出现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向德平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的转轨和发展转型的加速,这种结构复杂的局面对南海的社会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质上是对社工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在村居,通过以“政经分离”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南海让自治组织回归服务本位。但是,自治组织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城市社区,如何创新服务让社区更融洽、邻里更和谐?
近年,南海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优先发展包括公益慈善类、服务类、文化体育类、就业促进类以及权益维护类等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数量迅猛。但本地观察人士指出,南海不少社会组织规模较小,有很强的临时性和松散性,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活动资金和场地,缺乏专业的组织人才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服务能力有限,且很难持续发展”。
服务细分提高专业化要求
一些细分领域的管理服务创新则对社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期许。
2011年9月,桂城政府“关爱基金”项目和南海区人民医院共筹启动资金,向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医务社工服务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政府向第三方服务机构购买医疗社工服务的新模式。目前,多个镇街医院也陆续开展了医务社工服务。
“在这类服务中,不仅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有常规社工的一般技能,还要求掌握某些疾病的治疗、康复以及病人的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就高一些。”某社工机构负责人说。
除了医务社工外,南海还计划向教育、养老院等细分领域延伸专业社工服务。南海民政部门将社工服务引进婚姻登记处,力争通过购买服务形式,探索开展婚姻家庭服务,满足新时期社会公众对婚姻家庭工作的服务需求。“社工可以为离婚的市民提供心理疏导,或者为一些有需要的新婚夫妇提供辅导。”
南海慈善会一直希望突破单纯为困难群体捐钱捐物的传统资助模式,创新帮扶机制。“比如,在扶孤助残类的帮扶中,我们希望增加对儿童的生活照料、对残疾人的康复照料;在敬老助老类的帮扶中,我们希望增加医疗急救、平时关怀等服务,这些都需要社工机构的力量。”南海慈善会秘书长陈敏豪说,增加这些创新项目需要增加人手,慈善会有意通过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方式解决,而其中不少服务项目对工作人员有专业技能的要求。
南海某社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桂城的社工人数近百,涉及到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外来工子女教育等各个领域,但从今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趋势看,桂城以及南海对于社工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部分专业人才并未从事社工工作
以“南海社工招聘”为关键词进行网上搜索,发现不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社工机构,都在招人。其中,不乏“急招”、“多名”等字眼,各方对社工人才的渴求可见一斑。
“政府对社会工作非常重视,专业社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希望能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南海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总的来说,南海目前对社会工作类人才需求很大。不过,社工这个专业在内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学的人不多,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更少,所以显得供不应求。”余海生说,南海包括共青妇等在内的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在招聘社工类人才,但符合条件的很少。
在开头提到的这次招聘中,南海社工委招聘办公室辅员1人、党群工作科辅员1人以及社会政策科、社群服务科辅员2人,其中社会政策科、社群服务科辅员要求“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职称1年以上”。然而,虽然该岗位的年薪比前两者多50%,仍没人报名。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广州各高校每年约培养数百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仅仅满足广州和深圳的需求都有些捉襟见肘,而从外地招募社工,又往往面临语言障碍,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本地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资格,则数量和质量提升有限。此外,佛山的高校社工专业较为缺乏,毕业生专业服务能力相对广州深圳偏弱的情况,也成为社工人才供给的一个短板。
此外,根据统计数据,到去年底,南海共有787名持证社工师,但其中大多数人并不在一线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南海社工师明年
预计可达1300人
该区还将自主认定250名“社工员”
记者从南海民政部门获悉,到明年年底,南海预计有持证社工师约1300人。此外,南海还将自主认定5批“社工员”,预计250人左右。届时,南海社工队伍将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有望提升。
2011年,南海报考社工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仅300人;2012年猛增至800多人,增幅约170%,占佛山市总报考人数的41.4%。而去年更是增至1218人,几乎占佛山市报考人数的一半,居五区之首。
从报考人员的构成来看,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和工青妇团体人员占了大多数。
据南海民政和外事侨务局民政事务综合科科长周雪锋介绍,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从2008年开始,前四年时间,在南海报考的人员中,仅165人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个考试还是有些难度的,通过率并不高。”
目前,南海约有1700多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分布在政府社会工作职能部门和城乡社区。其中一部分人自身学历较低,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通过率不高。为此,南海率先在全省开展自主认定“社工员”。
取得南海区社工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这些“社工员”将被纳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范围,在未来形成“社会工作员—初级社工师—中级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的职称体系,建立一支南海本土的、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以前基层治理是行政主导制,现在变成多方参与,需要更多职业社工人才。”南海区民政局副局长丁坚说,南海开社会工作培训班就是为了提高社工员的专业素养,而自主认定社工员是希望让社会工作者更加专业化,在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南海社工员培训及认证每个季度将开展一期,可自主报名,也可由镇街推荐,报名者需具备国家认证的高中水平,同时有2年以上相关社工工作,或者大专以上且从事社会服务工作1年以上。
按照南海计划,到2015年年底,此类社工员认定将共开展5期,预计培训250人左右。“完成自主认定后,我们还会对这些社工员进行继续教育、督导,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社工师的考证。”
南方日报记者 盛正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